席捲全球的新冠病毒疫情已經3年了,在「與病毒共存」的大原則下,各國許多活動都已經恢復常態,像是航空運輸。中東地區的樞紐杜拜國際機場預估明(2023)年下半年的旅客數量,可望回到疫情爆發前的水平,但今年到8月底為止,全球染疫死亡的人數突破100萬,世界衛生組織的病毒專家就呼籲各界,要以負責任的方式與病毒共存。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全球猴痘病例已破5萬大關,但歐洲與美國疫情正在趨緩。世衛祕書長譚德塞指出,在沒有動物傳播給人類的地方,猴痘病毒可以被消滅;美國則準備了5萬劑猴痘疫苗供LGBTQ的大型活動施打用。
世界衛生組織25日公布,過去1週全球猴痘病例減少21%,一改過去1個月持續增加的趨勢;其中歐洲疫情開始降溫,但美洲病例卻持續暴增,已經占過去1個月總病例數的6成。
世界衛生組織27日表示,全球猴痘病例超過1.8萬例,78國都有病例,以歐洲通報最多。目前歐美國家均已展開猴痘疫苗接種,不過泛美衛生組織有專家認為,應以預防加治療性手段施打,而不是採預防性的大規模接種。
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昨天宣布將猴痘列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也就是世衛的最高層級的公衛警報。不過在專家委員會中,對於是否要把猴痘列入,其實還沒有達成共識,所以這也是世衛負責人史上首次自行決定發布。
全球猴痘疫情持續蔓延,世界衛生組織WHO昨(6)日公布,全球已經有58個國家通報猴痘病例,總數超過6000例;新加坡昨日也出現首例確診猴痘的本土病例。
疾管署7日傍晚公布台灣第一例境外移入的猴痘個案、基因定序,結果是B.1、西非株基因型,也是歐美的流行型別。根據統計,這波猴痘疫情,從5月中在英國爆發以來,蔓延60國、7300多例確診、3例確診個案死亡。外媒報導,世衛組織將會在7月中下旬,開會討論是否將猴痘疫情列為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人畜共通傳染病之一的猴痘,本周在亞洲的新加坡與南韓現身。這種原本侷限於非洲西部、中部地區的接觸性傳染病,5月初在英國爆發以來,已經有42個國家通報了2500多宗確診病例。其中85%的病例集中在歐洲地區。而隨著夏季音樂祭、同志大遊行以及各種慶典活動的舉行,世界衛生組織WHO擔心,可能會加快病毒傳播,因此特地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會議,要向各界說明如何因應。
除了新冠疫情之外,正在蔓延全球的還有猴痘疫情,目前已經有39國出現病例,72人死亡。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猴痘的爆發很不尋常,將在下周討論是否列為「國際公衛緊急事件」。而在亞洲的南韓雖然還沒有病例,但是政府已經採購藥物,並且擬訂高風險接觸者要隔離2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