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生產幾乎都是到醫院,不過在早年,大部份都是依賴產婆或助產士來接生。嘉義有位資深助產士施周靜江,為孕婦接生超過半世紀,見證了日治到戰後的助產士歷史。而施周女士在辭世後,她的故居和產房因為產權轉移,這個月恐怕就會被拆除,民間團體則發起搶救行動。
台北大稻埕有一間裝潢艷麗的老厝叫「合勝堂」,到這當時已經起超過120年,平常時提供劇組拍片較濟,不過老厝欲修復愛開真濟錢,產權問題也僫處理。有專家建議,由官方設立平台,提供法規佮經費相關的協助。
雲林斗六的太平老街,有一家70多年歷史的銀樓,整修後成為當地的特色店家。銀樓顧客曾小姐說:「以前覺得(銀樓)很有距離感,有一天晚上騎車路過,就被這間房子的建築吸引。」這間銀樓的第三代店主,因為喜歡老建築的氛圍,2008年整修一樓店面時,拆除多餘的裝潢,恢復老屋原本的面貌,拆卸的舊料,則成為室內設計的一部分。雲林斗六太平老街銀樓店主顏辰舫說:「就是所有的建築,它的窗戶都換成氣密窗了,所以它(鐵窗)當
根據今年第二季房屋稅籍住宅屋齡分布統計,全國891萬間房屋,屋齡30年以上的有將近450萬間,占了50.4%,是有統計紀錄以來首度過半。尤其是台北市30年以上的老屋超過七成。
雲林斗南有一戶受扶助家庭,祖孫三代無經濟能力,只能靠低收補助度日,住的老屋50年急需拆除重建,經雲縣府社會處媒合希望義工團,出動百名義工幫他們拆舊厝起新屋。
隨著保持社交距離的規範融入大眾生活,全球各地都出現搬離都市的風潮,美國也不例外。從去年開始,就出現搬到郊區翻修老屋再入住的風潮,其中大多是千禧世代。 屋子內亂糟糟,電線、油漆、水泥桶散落在屋內的各個地方。受到疫情影響,許多原本住在密集城市中的人,選擇移居到鄉村小鎮,尋找老房子居住。其中被視為是往後10年全球經濟的中堅力量,出生於1980年到2000年之間的千禧世代移居人潮,最為多數。 美國老屋房仲
台南市新化老街今年滿100週年,近期也傳出好消息,老街西側11戶的屋主,日前同意台南市文化局的提案整修,近期拆掉大型招牌,露出老屋的原貌,勾起不少人的回憶。未來重修後,可望重現百年台灣街屋整體之美。 新化老街上一間歷史接近百年的餅舖,2年前,一場大火不只燒了它和隔壁兩棟房子,也燒出老街的安全危機感,不過台南市文化局2019年協助修復3棟老屋,餅舖也成了老街上的整修典範。 老房屋老舊管線、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