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晚間,事件視界望遠鏡召開全球記者會,公布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照片,雖然人馬座A星離地球較近,但質量較小,難以觀測。加上黑洞附近的氣體移動速度接近光速,其造成的氣體擾動導致影像變化速度過快,必須使用更複雜的成像技術,才能取得足夠清晰的照片。
中研院團隊所參與的事件視界望遠鏡計畫,繼2019年首度拍攝到黑洞後,第二次捕捉到黑洞影像。這次發現的黑洞「人馬座A星」(Sgr A*)是目前已知在銀河系質量最大的黑洞,比上次捕捉到的M87黑洞,距離地球更近2千倍,但規模也小2千倍,因此影像更難以捕捉。中研院長廖俊智表示,這次的重大發現,再次見證台灣在全球重要科學發現中,持續佔有一席之地。
繼2019年發布史上首張超大質量黑洞照片(M87)後,中央研究院參與的「事件視界望遠鏡」(EHT)計畫將於今(12)晚8時30分,與全球其他六地同步舉辦記者會,發表在銀河系中心的重大科學發現。據悉,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拍到某個星體。在這之前,讓我們先搞懂什麼是「事件視界」?EHT是一個怎麼樣的規劃?中研院團隊又扮演什麼角色呢?
太陽系當中除八大行星外還有成千上萬星體,組成幾個不同的小行星帶。天文學家下一個探測目標是存在於火星和木星之間,以希臘神話女神「賽姬」命名的「M型小行星」。研究用的太空船,目前正在接受最後的嚴格測試,預計8月1日升空,然後飛行3年半才有機會進入賽姬小行星的軌道。接下來透過觀測小行星的金屬成份,希望有助於了解太陽系形成初期,行星碰撞的過程。
文學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以電影規格來記錄台灣文學家們的創作身影,至今已經推出了13部紀錄片。而今年要推出第3系列,將會以5部影片,來描繪7位作家,在人生中持續創作的文學之路。
嘉義市蘭潭國小希望囡仔利用歇寒的時間,培養對天文學的好奇,歇假進前特別安排低年級的囡仔,佇學校的天文台觀測日頭。頭一擺佇天文台使用千里鏡的囡仔,攏感覺誠心適。
嘉義市蘭潭國小是嘉義市天文協會的起始與發展基地,學校與協會合作,三十多年來,推動自然科學與天文教育,今天是蘭潭國小48週年校慶,中央大學特別校內的鹿林天文台發現的第300150號小行星命名為「蘭潭」,感謝蘭潭國小對天文教育的貢獻,這也是台灣第一次以小學命名的小行星。
嘉義市蘭潭國小是嘉義市天文協會起基的所在,學校與協會合作30偌年,骨力推廣自然科學摻天文教育,今天是蘭潭國小48歲生日,中央大學特別共校內發現的第300150號的小行星號做「蘭潭」,做生日禮物送予蘭潭國小,這也是臺灣頭擺用小學的名來替小行星號名。
位於智利阿塔卡馬沙漠的ALMA望遠鏡,是目前最大的天文望遠鏡,而中研院團隊,負責其中的第一頻段接收機計畫,從研發到技術零件的打造,有七、八成都是台灣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