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
-
企業與人權政策計畫僅9%達標 民團籲行政院讓民間參與監督
|社福人權行政院在2020年首度公布「台灣企業與人權國家行動計畫」,提出了總體性的企業與人權政策,希望能在追求經濟發展同時,兼顧到人權還有社會責任精神。但民間團體認為,執行期已經過2年,這些推動的措施只有9%達標,呼籲相關單位,要趕快提出更明確的工作時程和績效指標,並讓民間參與、監督。
-
歐盟大型企業2026年起 女性非執行董事須至少4成
|全球歐洲企業的女性平權運動,確定往前邁出一大步。歐洲議會正式簽署女性企業董事比例法案,2026年6月底前,歐盟企業董事會非執行董事成員,必須包括至少4成的女性。長期推動法案的成員,都為歐洲率先打破企業性別玻璃天花板,表達欣慰。
-
人力銀行調查今年企業平均年終1.33個月 金融業2.07個月
|產經辛苦工作一整年,上班族最期待的就是領到年終獎金,人力銀行公布最新年終獎金調查結果,企業預期平均發放1.33個月,創9年新高,金融業2.07個月,12年來蟬聯冠軍,其次是半導體業1.78個月。雖然住宿餐飲業的年終平均只有0.85個月,但已經比去年增加0.35個月,顯見逐步走出疫情陰霾。
-
2022幸福企業320家獲金獎肯定 人力銀行:上班族工作快樂指數僅53.7分
|產經企業招募優秀人才不僅薪資要具競爭力,連員工未來的生兒育女也要一併考量,由人力銀行舉辦的「2022幸福企業」評選,經網友及祕密客評比後,共320家獲金獎肯定。但人力銀行調查也發現,有59.6%受訪上班族認為目前任職公司不是幸福企業,原因在於薪水偏低、加薪幅度小及長期沒加薪。
-
防投資新事業假淨零真「漂綠」 聯合國擬訂規範
|生活第27屆聯合國氣候峰會,在埃及夏姆錫克展開,對於各國部分企業,以投資包括種植樹木等新事業抵銷企業排碳量,達成名義上淨零排碳,而非實際減少碳排放量,聯合國專家小組指出,將制定規定禁止「漂綠」,要求企業在1年內,重新制定淨零承諾,實際執行減碳行動。
-
花蓮震後企業認養富里有機田 收割380包2公斤米捐作公益
|地方918地震重創花蓮南區,富里鄉稻米更是損失慘重。而現在正值二期稻作收割期,有企業前往認養有機稻田,讓員工親自體驗農夫割稻辛苦,並將收割的有機稻米捐贈做公益。
-
資策會認定違規兼職 高虹安澄清:未支薪且主管知情
|政治民眾黨新竹市長候選人高虹安論文爭議未休,資策會昨(25)日發表聲明,指出高虹安在未申請且經核准兼職的情況下,以科智企業業務處處長身分出席多場活動,違反規定。高虹安上午10時開記者會反駁,她並未支領科智企業薪水,且是資策會主管指派前住。
-
瑞典公辦民營「自選學校」 企業獲利導向使教學品質下滑
|全球北歐瑞典的「自選學校」,是全球公辦民營教育體系的先驅者,30年下來,現在有五分之一的中小學學生都在自選學校求學。但這套以企業模式經營、投資獲利為導向的教育體系,卻也造成教學品質下降、企業及股東獲利豐厚的怪現象。
-
台灣電價調漲,如何達成產業發展與節能目標?【獨立特派員】
|產經用電需求不斷攀升,國際燃料價格又上漲,國內電價在經過四年凍漲,最後做出調漲的決定。這次調漲主要針對用電大戶,尤其是工業用電漲幅達到15%。電價上漲會衝擊傳統產業,但電價太低也讓企業和民眾缺乏節能的誘因,造成電力浪費,如何取得平衡,都是難題。
-
澳最大礦產業落實環境永續 在古老露天煤礦復育林地
|全球澳洲知名礦業貿易公司「嘉能可」,在有環保意識股東的敦促下,決定在位於「奧文山」的古老露天煤礦,復育林地跟減少煤礦開採時排出的甲烷量,達到企業的ESG環境永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