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家企業花了15年時間,研發出將回收廢棄舊衣,百分百循環再製成新衣的技術,不只減少一般成衣製作過程的碳排放量,也不再取用新資源,回收千次也沒問題。另外為了配合政府減塑政策,有業者利用植物原料,來生產拋棄式的餐具以及口罩。
高雄這2年積極引入台積電等科技大廠進駐,市府將媒合企業承租或購買公有土地或建物,做為員工宿舍。但房市專家認為,多數企業對宿舍需求並不高,不如加快社宅興建。
烏克蘭除了武力防衛,也在網路上尋求國際社會支持,並點名全球各大企業退出俄羅斯市場,其中也包括我國的華碩電腦,華碩沒有做出回應。學者指出,企業需要政府與智庫提供建議,做出適當的因應決策。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大批難民湧入鄰國。今天有台灣民眾與在台的烏克蘭人,創設一個網路平台,提供民眾捐助烏克蘭人的管道。國內也有近十家的企業,共同集資將捐助1000萬,以協助照顧在波蘭的難民。
跨國大品牌經常會宣示積極的淨零碳排目標,打造友善地球的形象,但一份針對25大企業的氣候責任評估報告指出,包括亞馬遜、宜家和雀巢等多家業者,並沒有盡力履行減碳承諾,平均只做到4成,還會用選擇性批露的障眼法來誇大成果,曚蔽消費者。而先前賓士汽車的廢氣排放造假事件,已經讓南韓開出高額罰款。
蔡明諺曾代表台灣出戰2016年里約奧運,本屆東奧無法搶下門票,年僅26歲的他,已準備退役、轉任教練。運動能不能當飯吃,是許多國內選手必須思考的問題。企業認養選手,讓運動員退役後可以到公司上班,在日本很常見。跟一筆過的獎金相比,部分選手想要的是創造運動風氣、吸引企業挹注,讓他們可以無後顧之憂,繼續追夢。
國防部今年試行14天的教召新制,為了提升後備軍人接受教召的意願,行政院通過後備軍人召集優待條例草案,提高津貼金額到1.5倍。除此之外,如果民眾接受了第五次教召,還會給予額外獎金,但有民眾認為,如果金額太低,誘因恐怕不大。
美國總統拜登去年曾下令,要求百人以上企業,落實員工施打疫苗,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13日駁回這項強制令。美國確診病例持續飆升,13日單日110萬人確診,拜登下令,部署軍隊協助地方醫院,還要採購5億份篩劑和口罩,免費發給全民。
企業併購買賣,勞資爭議頻傳,台北市及桃園市產業工會今(16)日到行政院前陳情,認為在併購過程中,勞方往往處於弱勢,盼政府跨部會修法,落實對等資訊權並保障集體協商權。
台灣上市公司,近來被中國政府盯上,遠東集團因環保、消防安全、稅務等領域,不符合法規,遭中國政府、重罰人民幣3650萬,大約新台幣1.58億以上。遠東新世紀公司聲明表示,目前98%缺失已經改善進度,不影響公司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