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
-
以汗水吸引蝴蝶試圖帶出動物園 北市男子遭依竊盜罪起訴
|生活台北市一名盧姓男子,上個月到台北市立動物園昆蟲館參觀,工作人員發現他的行為有異,報警處理,當場扣得5隻蝴蝶與1隻白痣珈蟌。原來這名男子以自己的汗水吸引蝴蝶接近,再以三角袋保存,說是要拿回家給小孩觀賞,北檢今(15)日依竊盜罪嫌將他起訴。
-
今年首颱「蝴蝶」生成 估對台無直接影響
|生活今(2025)年第1號颱風蝴蝶在今(11)日上午8時生成,不過氣象署表示,颱風本身對台灣沒有直接影響。今明兩天西半部地區仍是高溫炎熱的天氣,而隨著水氣接近,東半部則會逐漸有短暫陣雨或雷雨。
-
今年首颱「蝴蝶」生成 估朝海南島移動對台無直接影響
|生活今(2025)年首颱蝴蝶已於今(11)日上午8時於中西沙島海面生成,目前強度為輕度颱風。據氣象署預測,蝴蝶颱風未來會朝西北西方向往海南島移動,對台灣不會造成直接影響。
-
今年頭一粒風颱「蝴蝶」 上緊48點鐘內會形成
|西北太平洋頂頭,上緊48點鐘後,就會結做今年頭一粒風颱「蝴蝶」,而且有可能會影響臺灣。目前的資料顯示,時到風颱真有機會對臺灣東部海面上北;也有專家認為,風颱若接近臺灣,上北了後,會引進西南氣流,南部地區落雨的時間就會變較長。毋過,一切猶是愛以風颱按怎行來確定。(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18年來紫斑蝶國道致死率降15倍 體重0.2公克的護航行動如何進化?【圖解】
|環境每年春季紫斑蝶北返時,會經過國道三號林內路段,過去常發生路殺。自2007年起透過「封閉車道」與「架設防護網」兩大措施,致死率從3%大幅降至千分之二,成為全球少見的昆蟲保育行動。 不過,生態專家提醒,台灣其他道路上的動物路殺每年仍超過千萬次,仍需持續關注。
-
美團隊首度發現魚類捕食珊瑚行為 有助降低珊瑚復育成本
|環境美國的珊瑚復育研究團隊,近期首次捕捉到會捕食珊瑚的3種魚類,包含紅帶鸚嘴魚、四斑蝴蝶魚和綠鸚鯛。研究團隊認為,此發現有利於珊瑚復育,降低魚類掠食影響、減少復育成本。由於人工分析影像極為耗時,團隊也計畫引入AI協助,讓分析過程自動化加速進行。
-
美國蝴蝶數量銳減 25年內下降22%
|全球北美洲的帝王斑蝶每年都會飛往墨西哥過冬,過去10年受到氣候變遷等因素影響,數量持續下滑;但在墨西哥積極改善生態環境下,去(2024)年過冬的帝王斑蝶數量,比前一年成長了一倍。不過一份最新研究發現,美國的蝴蝶數量從2000年以來已經下降22%;專家指出,殺蟲劑的使用是關鍵因素之一。
-
國際蘭花展3/8臺南起鼓 外國團體嘛來交流
|臺灣是蘭花王國,世界上超過三份一的蝴蝶蘭,是對臺灣出口。今年臺灣國際蘭展,3/8臺南後壁正式開幕。一連16工的展覽,規畫4大領域、5大場館,超過10團的國外團體來交流,望提升臺灣佇國際市場的能見度。(新聞標題、導言及內文皆為臺語文)
-
暖化致野火、花期變短 蝴蝶王國希臘生態受威脅
|全球希臘是歐洲的蝴蝶王國,擁有237個不同的品種,許多還是當地的特有種。而蝴蝶對環境變化具有高度敏感性,當地一項研究指出,氣候變遷引發的野火與高溫現象,對希臘蝴蝶族群的數量、體型、壽命都有重大影響。
-
一年一世代~謎之大紫蛺蝶|守住牠們的沙朴大樹【我們的島】
|環境自帶長長的吸管品嘗腐果,發酵的果實讓大紫蛺蝶迷醉了。很美、但數量很少,少到瀕臨滅絕。身為一級保育類,卻因為研究難度高,基礎資料非常匱乏。為什麼大紫蛺蝶變得這麼少?此刻,能為牠們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