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公布,本土新增23102例確診、25例中重症及5名確診死亡個案,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疫情仍在緩步上升。另配合「居家隔離3+4」政策,自5月9日0時起,入境民眾居家檢疫縮短為「7+7」。
最近疫情升溫,連續幾天確診案例都破千例以上,不少民眾也發現身邊陸續有親友確診或被匡列的消息,所幸大部分確診案例都是輕症。4月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居家照護草案,確定輕症確診者可以在家隔離的防疫方針,目前已經有超過十個縣市開辦輕症在家。相關措施才剛公布實施,許多規定也還在不斷地調整當中,民眾除了要留意相關的規定做好防疫,也要以戒慎不恐懼的心態繼續生活。
國內4/27增加8822個本土病例,其中新北市就有3241例,臺北市和桃園市也攏有上千例。指揮中心宣佈對4/28開始施行「快篩實名制」,民眾會當提健保卡去指定藥局買。而且採用身分證號碼尾數,分雙的、奇的來分流。快篩試劑內面一包有5支、1包500箍。另外,機組人員對5/1開始,若準注3筒疫苗滿14工後,飛長途轉來就會當用3+4的居家隔離措施。
國內本土疫情延燒,今(27)新增8822例確診,其中新北市3241例最多,台北市、桃園市也都破千例。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快篩實名制」明天上路,民眾都能拿健保卡、居留證到藥局購買,採身分證尾號單雙分流,每張卡每輪可買一包,5劑共500元。指揮中心更放寬,國籍航空機組員的檢疫措施,將比照現行居隔的「3+4」新制。
新北市24日新增確診人數1731例,全國最多,桃園市居次1071例,台北市也破千,新增1027例。面對確診人數持續攀升的壓力,雙北都在思考下一步該如何因應,避免防疫體系崩潰。雙北市推動防疫人員比照醫護以篩代隔,新北市還喊出居隔轉型,以居家快篩跟自主健康管理方式取代居家隔離;台北市也規劃如果確診人數超過市府因應能量,將考慮由企業協助基層防疫工作,協助通知確診、居家隔離、給予防疫假等機制。
今(22)為世界地球日,總統蔡英文完成自主健康管理,上午出席永續設計行動高峰會,提及如何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將投入氫能、地熱等新興科技,加速能源轉型。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孫曉雅致詞時,特別提到,台灣是世界公認的全球環境領導者。
居家隔離、檢疫、照護差異為何?解隔離標準是什麼?以及接觸確診者下一步該怎麼做?成為新冠本土疫情持續升溫後,民眾熱烈關注的問題。實際規定為何?公視新聞網帶您一文看懂。
國內新冠本土疫情、再創今年以來單日新高,8號新增384例本土確定病例,疫情遍及全台17縣市,其中以新北市146例最多,其次是高雄市58例、台北市54例、基隆市31例、桃園市25例、花蓮縣24例。由於清明連假後3天、病例數超過1千例,指揮官陳時中坦言,未來兩週是重要觀察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 陳時中:「看整個疫情的一個曲線,它上升的一個幅度,跟我們相關Rt值(有效再生數)的變化,有沒有新增的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8)日公布,新增384例本土確診及123例境外移入個案。其中全台17個縣市都有確診者,其中以新北市146人最多,其次為高雄市58例和台北市54例。指揮中心也公布「COVID-19確診個案居家照護管理指引」。
國內新冠本土確診新增384例,再創今年以來單日新高。疫情遍及全台17縣市,其中以新北市146例最多。因應確診人數增加,指揮中心公布輕症個案居家照護指引,包括確診者及同住者,都必須年齡在65歲以下,而且無懷孕或洗腎,同住者最多4人、同戶一起隔離。不過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還需和地方政府討論可行性,最快下週定案。至於新北市只要將試辦計畫報請指揮中心,就可先行試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