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點就可以延長壽命的關鍵找到了,陽明交大研究團隊從線蟲身上發現兩個關鍵的蛋白酶會活化細胞自噬,每天少吃點,壽命就可以延長3到4個星期,這項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國際期刊,也推進了抗老化藥物研發。
國健署公布了國人最新的癌症登記統計,在2020年有12.1萬多人罹癌,比前一年增加了700多人,其中大腸癌連續15年排在十大癌症第1位。有醫師和營養師分析,大腸癌的罹癌機率除了因為基因變異的影響之外,肥胖、愛吃紅肉以及纖維攝取不足等飲食習慣,也會增加風險。
兒福聯盟公布2022台灣國高中生飲食習慣調查,發現近3成5的孩子習慣在外解決晚餐,過半兒少外食時以零食或飲料做為正餐。而近3年疫情,活動量大幅減少,加上外送平台方便,過度點餐及吃過量,衍生出防疫胖一圈的問題。
臺灣民眾是愈來愈長壽,內政部公佈110年的平均歲數是80.86歲,其中查埔77.67歲、查某84.25歲,查埔查某的歲數攏有增加。其中臺北地區較長歲壽,往南就會較降。
國人越來越長壽,內政部公布110年簡易生命表,國人平均壽命為80.86歲,其中男性77.67歲、女性84.25歲,男、女性平均壽命為歷年次高,如果從六都分布來看,以台北市的84.17歲最長壽,台東縣76.64歲最低,呈現由北而南遞減的情形。
不少人因為生活作息和飲食影響,有胃食道逆流的情形,但現在不在只是好發於成年人。台中一名年僅8歲的方小弟,幾個月以來有脹氣噁心的感覺,甚至嚴重到必須坐著睡,經過診斷是胃食道逆流。醫師表示,疫情發生後小孩肥胖的比率也多了2到3成,也成為胃食道逆流的高危險因子。
調查發現,學童的年級越高,越愛喝有糖的飲料,以及愛吃油多、重鹹口味的食物,有7成的孩子表示是因為想要吃,或者是吃了心情會變開心,提醒家長要注意這個問題。
因應糧食資源短缺,環保意識抬頭,人類未來的飲食可能出現許多新形態的轉變。西班牙日前舉行的未來世界食品展,讓外界一窺明日廚房的自動化新科技,以及人造健康配方飲食和廚餘再利用製成的陶器。
國內疫情稍微趨緩,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從明天也就是3月1號起到3月31號止,將適度放寬防疫措施,包括運動、拍照、直播、演講等情況不用戴口罩,雙鐵開放飲食、還有除了雙北、桃園及高雄的醫院外,探病限制將會放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