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制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德國已開始減少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天然氣等相關能源,預計到2024年擺脫依賴,這讓德國企業跟民眾開始面對替代能源,跟加速再生能源發展的問題。另一方面,俄國的水產也遭歐美抵制,俄國的帝王蟹價格腰斬,大量進口到南韓,但也讓民眾陷入要不要購買的道德抉擇。
俄烏戰事爆發以來,俄國輸往歐洲的天然氣就成為戰況之外兩邊爭論的焦點。歐洲特別是高度仰賴俄羅斯天然氣的德國礙於制裁,堅持要用歐元和美元付款,俄方則要求歐洲客戶要改付俄羅斯盧布。就在談判陷入僵局,歐洲可能面臨斷氣危機時,俄羅斯的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設在德國的辦事處,遭到歐盟執委會以涉嫌違反「反托拉斯法」的名義進行搜索。
德國對於俄羅斯的天然氣依賴程度高,未來要如何支付帳單,雙方正準備要進行會談,避免德國企業沒有天然氣使用。近期傳出,俄羅斯天然氣業者設置在德國的辦事處,被歐盟執委會以涉嫌違反反托拉斯法名義,進行搜索。
面對俄烏戰爭歷史性的關鍵時刻,歐洲第一大經濟體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27日在聯邦議會的特別會議,宣布大幅擴張軍費,以及重組武裝部隊的計畫。歐盟也在同一天宣布,對俄國航空關閉領空,並史無前例的出資購買、運送攻擊性武器給烏克蘭。
德國剩餘6座核能電廠中的其中3座,在2021年的最後一天關閉,朝2022年全面廢除核電的目標,又更邁進了一步。不過德國仍還沒找到最終的核廢料處置場所。
歐元紙鈔和硬幣,在歐洲民間流通,即將滿20週年。許多人至今仍然認為,這個單一貨幣是造成物價上漲的元兇,不過官方統計顯示,實際上通膨數字並未上漲。此外,歐元也擁有十幾種防偽機制,歐洲央行指出,2020年的假鈔率已經降到20年來新低。
德國預估在2022年底前,關閉境內所有核電廠,而在這數十年以來,因為核電所產生的2萬7千立方公尺高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地點到現在還沒有選定,當局則設下2031年定案的最後期限。目前這些核廢料,暫時貯存在各家核電廠旁,也讓周圍居民相當不滿。
德國國會8日選出新總理,九月率領社民黨贏得大選的蕭茲,將和綠黨、自由民主黨,協議組成聯合政府,蕭茲宣稱他將延續「梅克爾路線」,穩固德國在歐盟的地位。此外,德國也承諾,一旦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就會關閉北溪天然氣二號管線,並且將與美國等國家採取聯合行動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