蕈類是餐桌上的極致美味,富含增強人體免疫力的養分,其中一種名為迷幻蘑菇的裸蓋菇素成分,被研究出可增加大腦神經連結,可望成為難治型憂鬱症病患的救星。
為落實「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精神,並補強社會安全網,《精神衛生法》修正草案在立院三讀通過,除了納入社區支持資源,讓病人出院後得以重返社區生活,強制住院改採法官保留原則,並採參審制,強制住院不得超過60天,新法預計總統公布後2年施行。
政府實施長照2.0已經五年外,衛福部也有精神病人長期照顧的示範計畫。立委王婉諭今仔日召開公聽會,真濟專家攏希望這个示範計畫會使繼續辦落去,予特殊的精神病人有專門的長照中心佮服務。毋過衛福部的官員煞認為,精神病人佮入去一般的長照中心,才是會當洗清精神病人的䆀名聲。
近年來,接連發生數起精神障礙者隨機涉嫌殺人、傷害案件,震驚社會。有立委質疑,個案有精神疾病,也曾經傷人,卻沒有及時結合檢警、社政等單位,才讓社區安全網出現破洞。對此衛福部長陳時中回應表示,正積極規劃司法精神病房,最快年底會有一到兩家開辦。
9月26日,屏東高樹鄉一位超商店員因勸顧客戴口罩,反遭襲擊臉部,致店員鼻樑粉碎性骨折,雙眼嚴重受傷,現已完成手術治療逐漸恢復中。加害人楊姓男子罹患精神疾病,過去曾有多次傷人紀錄,社區形容為「不定時炸彈」。這起超商襲擊案迅速成為全國媒體焦點,社會安全網也備受議論。然而精神醫療處遇有其極限,刑事司法處遇流程又該如何設下斷點?如何改善、給予足夠資源?
日前屏東縣一名超商女店員,遭精神病患攻擊。衛福部開會決議將專案處理,無法「規則治療」或有暴力前科的精神病患,積極推動替病患使用「長效針劑」,並加強列管個案。政委林萬億也表示,第1家司法精神病房,預計年底規劃完成,明年開始還會有第2家到第6家。
屏東縣發生超商女店員遭精神病患傷害事件,衛福部經開會決議,將專案處理無法規則治療或有暴力前科的精神病患,積極推動替病患使用長效針劑,並加強列管個案。另外,年底也會有第一家司法精神病房規劃完成。
精神醫學已經有足夠的技術,透過磁振造影就能看出思覺失調症的腦部病變區域,並且與其他精神疾病做出區別。 透過在 AI 平台上傳腦影像,能夠找出精神疾病造成腦損傷的區域,診斷精準度超過90%,未來如果應用在診斷精神疾病,就能更精準確認腦是不是生病了。 以司法精神鑑定而言,美國很早就開始利用大腦影像作為法庭證據,判定失智症。如果能讓技術成本降低,累積更多的樣本資料,透過科技辨別思覺失調症是
思覺失調是一種腦部疾病,讓患者的認知功能、社會功能都產生問題,而持續的幻覺妄想,甚至是治療的副作用,都可能影響患者的生活,這些都不是患者自己所能決定。 精神醫學大多認為,思覺失調的致病因素中,有超過一半、甚至六至七成是來自於生物因素,剩下的則是後天因素。研究證明,患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基因的調控,而後天環境的影響則很廣泛,甚至可以追溯至母親懷孕時、幼年成長時造成的腦損傷。 然而,思覺失
醫院護理人員都是日夜輪班制,長期下來會影響睡眠的品質,加上前陣子爆發武漢肺炎疫情,醫護人員負擔更大。臺北榮總新竹分院與工研院合作,在醫院內打造智慧照明,改善護理人員的睡眠問題。 醫護人員忙著照顧病患,不但壓力大還要日夜輪班,長期工作下來容易造成生理時鐘大亂,影響睡眠品質。經過這套智慧照明系統,隨著時間調整色溫和亮度後,明顯改善過去睡眠品質。 台北榮總新竹分院副護理師王靖儒表示,「裝燈後大概2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