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
-
香港仍用「竹編鷹架」全球罕見 業者盼工藝列文化遺產
|全球香港因為地狹人稠,依舊使用傳統竹編鷹架,成為香港興建、整修大樓的特色。竹編鷹架師傅也期望,這項傳統工藝能成為香港的文化遺產,加以保護、傳承。
-
-
雲林布袋戲教育扎根有成 7校競賽獲佳績
|地方為推廣、傳承布袋戲,雲林縣在文化部挹注經費下,10多年前就開始在校園辦理布袋戲教育扎根計畫,聘請藝師到校指導學生,今(2023)年全國創意戲劇比賽表現亮眼,共有7所學校拿到教育部全國創意戲劇比賽拿到特優、優勝,希望讓布袋戲故鄉雲林縣,能有更多孩子參與布袋戲藝文教育扎根。
-
唐美雲偕唐文華跨界唱三國 「政二代視角」創傳統戲曲新貌
|文教科技唐美雲歌仔戲團推出年度新作《臥龍:永遠的彼日》,邀請國光劇團的當家老生唐文華,再次進行跨界合作,看歌仔戲和京劇演員,如何詮釋劉備和諸葛亮的君臣之情。除此之外,這部作品還以「政二代」的角度出發,希望能翻轉大眾對於傳統戲曲的刻板印象。
-
嘉義興安國小組北管樂團 教囡仔認捌傳統文化
|北管是臺灣真重要的傳統音樂,嘛是誠重要的無形文化資產。嘉義市的興安國小,佇學校內底成立北管樂團,予囡仔佇學習這項音樂的過程當中,嘛傳承這个傳統文化。(本則新聞標題、導言、內文皆為臺語文)
-
文化部推傳藝培育計畫 望囡仔認捌傳統文化
|文化部參傳統藝術中心,做伙推出第一屆的"Go young培育計畫",對4月開始安排各種傳統藝術團隊,到全國的學校表演,希望予囡仔會自細漢就接觸布袋戲、歌仔戲,這寡傳統的台灣藝術。(本則新聞標題、內文、導言皆為臺文)
-
尋北極圈永續平衡 挪威盼翻轉傳統養殖業
|全球北極圈豐富的漁業資源,在面臨氣候變遷及各國征戰的挑戰時,該如何取得永續平衡?「北極圈的美麗與哀愁」系列報導,至擁有全世界最先進漁產業的極圈國家挪威,他們設立了全球最大的離岸鮭魚養殖場,希望使用再生能源翻轉傳統養殖業。
-
國寶級春仔花藝師陳惠美,傳承台灣女紅美學【獨立特派員】
|文教科技結合剪紙、纏繞等技術的春仔花,又稱為纏花。它在台灣早年盛行一時,成為婚嫁節慶時,不可缺少的吉祥飾品。被文化部公告尊稱為人間國寶的陳惠美,致力春仔花工藝二十餘年,傳承這項台灣早期女性的智慧與美學,希望和大家分享精巧工藝背後的文化意涵與心意。
-
英新型T字型電塔 降低碳排與占地空間
|環境提到用電,除了發電方式之外,輸電線路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例如英國從2023年開始,就以新設計的高壓電塔,作為發電廠和變電所之間的連結。這種T字型的電塔,儘管每一座造價高於現有的傳統式電塔,但業者認為,新式電塔有較長的使用壽命、較小的占地空間,算起來還是相當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