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年長者來說,住在沒有電梯的老舊公寓會是一大負擔。高雄市府釋出6戶有電梯的社會住宅,供持有屋齡超過15年的老公寓長者,或者是第7類身障者可以申請換居。而近年來各縣市興建社宅,有民間團體提醒,社宅並非衝數量就好,對於長期營運還有簡化申請流程,也很重要。
為制止房市不當炒作,行政院今(2022)年4月提出《平均地權條例》修法草案,限制預售屋、新成屋,除例外、特殊情況,簽約後不得轉售,且私法人購屋改採許可制。關注居住正義的民團巢運今(13)日偕同朝野黨團合開記者會,呼籲儘速在下會期排審完成修法,打炒房不應打假球。
台北市長選戰3位參選人攏針對居住正義提出政見,陳時中講,4年內欲起5萬7千戶的社會住宅,租金降10%。蔣萬安講,租金閣拍8折。毋過黃珊珊批評,社會住宅要考慮永續經營,講欲增加補助和減少租金,用講的上簡單。
年底首都選戰攻防聚焦居住正義,藍綠白3位參選人都發表相關政見,針對陳時中提4年內達5.7萬戶且租金調降10%,蔣萬安喊租金打8折,黃珊珊批評,社宅要考慮永續經營,只說發錢和降租是最容易的。
在國外風行多年的微屋運動,是起源於有些人開始覺得大房子的負擔重,房貸一揹就要數十年,犧牲了生活的品質。因此他們開始換成小坪數的房子,追求更經濟、簡單、接近自然的生活,甚至將小屋裝上輪子,載著自己的家到處旅行。在台灣,也有不少微型房屋的選擇,但是相較於這些土地廣大的國家,台灣地小人稠加上建地售價昂貴,農地建屋也有諸多法規上的限制。居住正義一直是台灣民眾最關切也是痛苦指數最高的問題,微型房屋是多元的選項之一,不過還需要政策的彈性解套,才能開放更多的可能性。
今天在一場居住正義論壇,有多位與會人士認為囤房稅將是目前落實居住正義的重要步驟,除了有機會讓房價合理化,也可以藉由囤房稅制規劃,讓擁有多屋的民眾將閒置房屋出租以獲得較低稅率,增加租屋市場供給,並配合相關配套措施健全租屋市場。
為了落實居住正義,總統蔡英文上任前喊出「房市3箭」,現在6年過去了,巢運針對政府改革展開調查,回收超過5千份問卷,其中99.3%的人仍認為國內高房價嚴重,不到1成2住在自有住宅,而無殼族也遇到租屋黑市的問題,超過9成3無法申請租屋補貼,對政府房市改革很無感。
新竹市通過《房屋稅徵收率自治條例》修正草案,針對厝買來毋是家己蹛的人,會照你有幾間厝,採用差別稅率抾稅金;5間以下對1.5%增加到2.4%,6間以上對1.5%調懸到3.6%。
中央和地方政府祭出各種抑制房價措施,近期房價飆漲的高雄和新竹縣,在今天都宣布跟進推動囤房稅,高雄市把3戶以下和4戶以上的非自住房屋徵收稅,從1.5%分別調漲成2.4%,還有3.6%,而多出來的稅收會用在青年租金補貼。至於新竹縣,是把5戶以下非自住房屋的徵收稅率,從1.6%調漲為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