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3日凌晨1點41分,花蓮近海發生芮氏規模6.6強震,這也是花蓮近海處48年來最大的地震。雖然沒有造成太大的傷亡,不過有學者提出預警,台灣很可能即將進入強震百年週期。透過這個地震,重新省思國內地震資料建立、屋齡老化以及防災觀念三大問題。
23日清晨1時41分花蓮近海發生規模6.6強震,到目前為止餘震不斷,學者陳文山認為,可能與地殼性質有關,不能推論為能量還沒釋放完。至於台灣是否進入地震活躍期,他強調,確認活躍期要先確認週期,但官方公布的全台36條活動斷層中,僅4條有週期資料,現階段還沒資格談活躍期。
昨天清晨在東部發生規模6.6的強震之後,到目前為止餘震不斷,其中不少規模都在5以上。氣象局地震中心與地質學家都認為,這是能量合理釋放。學者發現1972年在這次震央位處的池上斷層北段,曾發生規模6.9的瑞穗地震,是否有週期性,將是未來探討課題。
今天凌晨花蓮近海發生規模6.6地震,是當地49年來最大地震。氣象局研判,加上小規模無感餘震,已經有超過百起餘震。這次地震全台有感,台東縣最大震度為6弱、花蓮震度5強。氣象局不排除3天內,還會發生規模5到6的餘震。
南投縣竹山鎮昨晚到今天凌晨已發生7起地震,其中以晚間11點多的規模5.1地震,震度最大,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表示,同地點最近一次地震是在2017年,研判是破碎帶引起的地震。不過有學者示警,這也不能排除和當地斷層有關,台灣已經進入地震活躍期,要有防災意識
台東池上鄉的池上斷層,是全世界位移速率很快的一條活動斷層,台灣地科界在這裡記錄到斷層潛移的觀測資料,累積相當豐富的科學數據。其中有位功不可沒的法籍地質學家安朔葉教授,從1981年開始每年到台灣進行研究,讓池上的活動斷層,成為國際地震研究的重點之一。另外中研院地科所在全台灣還有離島打造的30幾個寬頻地震站,除了與世界最大的地震資料中心進行資訊交換外,也在全球地震觀測上做出貢獻。
The Central Geological Survey has announced three previously undiscovered faults in, respectively, Nantou, Tainan and Kaohsiung. At present count, there are 36 active faults in Taiwan. Experts say the
有話好說邀請「重啟核四」公投案正、反雙方同台辯論,並與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台灣科學媒體協會合作,針對辯論內容進行爭點整理、資料脈絡的補梳理與查核,透過「時話實說」系列,提供讀者完整議題解析與對話。
第五場也是上落尾一場公投意見發表會,今仔日(11)佇公視舉辦。重新啟動核四這案,正方代表黃士修佮反方台北市議員邱威傑,針對斷層、廠區設計安全摻核廢料等等議題論述、發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