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
-
阿根廷吩坦尼止痛藥受細菌污染 導致54病患身亡
|全球阿根廷從4月開始,陸續有醫院和療養院通報,有病患在插管治療或是在加護病房期間,因使用作為鎮痛效果的吩坦尼後,病情突然惡化,已造成54人死亡。衛生部調查後發現這些吩坦尼受到細菌污染,但幾個月過去,沒有任何人被起訴,死者家屬在醫院外抗議。
-
抗藥性細菌感染比例攀升 醫團籲積極採取應對措施
|生活抗生素抗藥性議題引起國際關注,臨床病患可能會因為抗藥性細菌發生「無藥可用」的窘境,感染管制學會與感染症醫學會今(7)日再度呼籲要採取更積極的行動,否則到了2050年,將面臨更多病患死於抗藥性細菌感染狀況。
-
研究:新冠疫情濫用抗生素 死於抗藥性感染兒童3年遽增10倍
|全球近期一項最新研究根據世衛組織等機構的數據推算,2022年全球有超過300萬名兒童死於抗生素抗藥性細菌感染,其中以東南亞和非洲情況最為嚴重。專家指出,這項研究顯示,受到新冠疫情過度使用抗生素影響,因抗藥性感染而死的兒童,數量在3年內增加10倍以上。
-
知名溫體牛火鍋遭控吃完腸胃炎 業者願退費、衛生局派員稽查
|地方又傳出疑似食物中毒案件,這回發生在標榜販售溫體牛肉的知名火鍋店,有民眾日前用餐完,返家後就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就醫診斷為急性腸胃炎。對此台北市衛生局表示,將派員前往該店家稽查,看看哪個環節出問題。
-
研究:塑膠微粒提供細菌優良繁殖環境 助產生抗藥性更強生物膜
|文教科技美國波士頓大學研究發現,塑膠微粒為細菌提供了優良的附著和繁殖環境,讓細菌能夠快速產生體積更大、抗藥性更強的生物膜。科學家擔憂,現今已幾乎無處不在的塑膠微粒,可能會導致超級細菌更容易蔓延散播,特別是對充斥廢棄塑膠物的貧困地區,造成的影響將會更大。
-
研究:細菌性陰道炎其實是性病 男性共同治療可降低60%復發率
|文教科技細菌性陰道炎為常見的女性疾病,WHO估計,全球約有23%至29%的女性患有這種疾病。過去醫界多將其視為普通的婦女病,僅對患者本人施以治療,復發機率相當高。澳洲最新研究指出,細菌性陰道炎實際上是種性病,若依照性病處置方式,同時對患者與其伴侶進行治療,便可降低60%的復發率。
-
營養師駁剩菜放涼再冰觀念 室溫放越久細菌滋生機會越高
|生活今(28)日是除夕,許多民眾都會圍爐吃團圓飯,如果不想自己煮,民眾會選擇訂購年菜。飯店業者表示,今(2025)年訂購年菜的件數,比去年多了1400件,但由於人事、進貨成本增加,部分單點品項,價格微幅調漲2%。營養師提醒,如果食物沒吃完,應該要在剩菜還是溫熱的時候,就放進冰箱,才能減少細菌在室溫下的滋生機會。
-
大腸桿菌污染食材使民眾染病 英美病例數超過400人
|全球大腸桿菌是引起人們嘔吐腹瀉等腸胃症狀的主要病因之一。2024年以來,美國與英國至少出現超過400個病例,其中至少1人喪命,還有10多人送醫救治。但是大腸桿菌又沒有適當的疫苗,造成人們必須與大腸桿菌共存。
-
研究:不孕症關鍵在腸道 「無害梭菌」影響排卵
|文教科技台大醫院和中研院合作研究發現,不孕症婦女體內黃體素代謝異常的關鍵原因,和體內的腸道菌叢有關係。研究團隊從14位年齡32到42歲的不孕症婦女腸道叢菌中,發現一種名為「無害梭菌」的細菌,如果在體內濃度過高,會影響黃體素的代謝。這項研究可望為不孕症患者提供最佳黃體素補充策略,提升治療效果和成功率。
-
多家醫院放流水抗生素顯著超標 疾管署:將跨部會合作管理
|文教科技環境部最新調查發現,國內多間醫院放流水的抗生素明顯超標,包括台南奇美醫院、台中榮總、亞東醫院等。對此有專家擔憂,抗生素進入飲用水等食物鏈,人體將產生抗藥性,進而產生超級細菌,不過疾管署強調,明(2025)年將啟動跨部會合作,針對抗生素抗藥性進行管理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