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地震重創花蓮南區,富里鄉稻米更是損失慘重。而現在正值二期稻作收割期,有企業前往認養有機稻田,讓員工親自體驗農夫割稻辛苦,並將收割的有機稻米捐贈做公益。
為了鼓勵農民種好米,農委會今(6)日舉行稻米達人的冠軍賽頒獎。對於國際糧價上揚,印度針對部分稻米課徵20%的出口稅,農委會強調,國內稻米生產超過需求,因此不會課徵出口稅,也會持續保障國人米糧供應的充足。
中國長江流域發生6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水位已經見底,長年淹沒在水裡的古老佛像也露出水面。乾旱不只影響長江船運,稻作也岌岌可危,當局趕快進行人造雨,並且實施精細灌溉。專家評估未來10天如果持續乾旱,稻米產量將會受到嚴重衝擊。
早年為了穩定稻米價格的公糧保價收購制度,實施到現今卻反而造成稻米生產超產,一年超產3萬公頃、20萬公噸。農委會現在實施稻作四選三以及大區輪作,鼓勵農民不要期期種稻,改種雜糧,預估每公頃可增加2到3萬元收入。
氣候變遷引發環境異相,例如高溫乾旱、海平面上升及冰川融解等等,發生頻率越來越多,狀態也更加惡化。遭遇70年來最嚴重乾旱的義大利,波河谷地的稻米生產大減,相關產業也面臨倒閉危機。分布在太平洋島國的1000萬人,預估到2050年,將有170萬人因氣候變遷、海平面上升而流離失所,斐濟就是其中之一。當地人擔心,這會讓他們世代相傳的文化、生活方式走入歷史。
農委會今年開辦水稻收入保險。據統計,宜蘭縣今年稻米農損約有1至3成,但農委會的保險卻是以鄉鎮市為單位,如該鄉鎮的稻米減產較過去5年平均,減少約2成,才會理賠,遭批評「看得到,吃不到」。三星農民今年農損達6成,卻因全鄉農損沒達到理賠標準,而無法獲得賠償,損失慘重,盼中央能讓保險改以稻米品種,或者劃分為更小的區域為單位,不要以鄉鎮市為單位。縣府則回應,已函文建議中央作更細緻的保險制度滾動式檢討,以保護農民權益。
台東一期稻作正在收割,但農民發現,黑椿象蟲蟲害嚴重,光是關山地區一處有110多公頃的有機稻田區,就出現上億隻,導致收成剩兩成。台東縣政府現在專案核准農民燒稻草來除蟲害。
台東縣縱谷地區的農民最近發現已經結穗的稻子發生空包彈的情況,沒有稻米,影響產量。專家說,可能跟梅雨沒有直接關聯,跟農民早插秧和授粉期間遇到下雨授粉不全比較有關。而根據台東氣象站統計,今年1到5月累計日照時數只有87小時,是近10年來最少,有農改場專家認為,日照時間變短也會造成稻米生長延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