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力推2030雙語國家政策,但台灣語文學會認為,獨尊英語的「雙語國家」將破壞台灣語言生態,在2月21日世界母語日起發起連署,已獲超過1700人支持。跨領域學界上午舉行記者會,建議政府儘速檢討,改以「多語台灣,英語友善」為目標。
教育部3月1日起開放研習華語的「非獎學金華語生」入境,在這之前,已有部分拿獎學金的華語生入境,其中四位來自台大的華語生,配合台大辦理教育部補助的「臺灣優華語計畫」,接下來2個月將在新北市育林國小擔任英語輔導員,他們等了一年終於來台,對一切都相當期待。
有一个遊戲設計師,發現市面上的線頂學習語言,大部分攏是英語,母語的部份誠欠缺。伊就決心家己來做臺語囡仔古。毋但提臺灣文化做題材,這字幕閣有白話字、漢字、英語和日語。伊講這是予囡仔的禮物,為母語傳承繼續拍拚。
有來自烏干達的外籍學生投訴,位在彰化的中州科技大學,不只沒有依照承諾核發獎學金,也無法落實招生當時允諾全英語教學,甚至還有超時工讀的情況,境外生淪為學工。教育部初步認定中州涉及重大違失,要求限期改善外,即日起,停招境外生。
行政院會在今天通過了《雙語國家發展中心設置條例》草案,將送請立法院審議。未來會經由六大主軸,達成2030雙語國家政策。但有學者提醒,國外的雙語經驗不一定適用於台灣,未來要如何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發展出適合我們的雙語環境,會是政策的關鍵之一。
為了推廣雙語教育,台南在2015年推出了十年計畫,成立第二官方語言的專案辦公室,負責統籌相關計畫。到目前為止已經是第六年,包含店家、公家機關和計程車駕駛,都是推廣對象。市府強調,要營造的是環境,所以參與者不用一定要說頂尖英語,只要能利用菜單、手指書籍等方式來溝通,就是一種成效,還可以藉此打開台南的能見度,吸引更多外國民眾造訪。
國中教育會考,在今天中午結束。兩天下來,一共有141位考生使用備用試場,整體受疫情影響的考生,一共是188人,其中有4位確診,還有179人需要參加月底的補考。教育部也指出,如果考生連補考都無法參與,將研擬專案方式因應。 正式考試前再看點資料,希望能幫助自己有更好的成績,而且無論是在室內室外,口罩全程都戴好。行政院在15日臨時宣布雙北疫情警戒提升,也讓正在進行的國中會考試場嚴陣以待。量體溫、消毒、口
培養學生與國際專業人士溝通與合作能力,教育部正式公布「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政策目標設定2030年要有6所標竿大學,至少50%的大二生、碩一生,當年所修的學分有50%以上為全英語課程。 「因為我們的母語不是英語,如果我們有資源,可以有環境培養學英文的習慣。」文大英語系學生盧同學說道。 身為英語系大四生,盧同學的英語力不在話下,但有其他系學生說,大二後英文越來越弱,反倒高中畢
政府宣示2030年要成為雙語國家,教育部研擬今年八月開始,將分三階段推高教雙語環境,初期若碩博班全英語授課有10%,或學士班有5%,就能提出補助申請。 十年前剛從美國返台,方元沂到文大法律系任教,為了栽培同學到國際法庭辯論,他在碩班和大一的國際公法,採全英文授課。 文大法律系教授方元沂指出,「可能全班70個同學裡面,大概只有5個同學他能夠跟上,就完全全英文,有一部分同學是聽不懂,後面的同學可能就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