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已核定台南捷運4條優先路網,台南市府也提出經費分擔的比例,中央補助818億,台南自己出581億,雖然民眾支持,不過也擔心投入這麼多錢建捷運會影響到其他的公共建設。
行政院上個月宣布拍板基隆捷運,目標要在2032年四月完工。不過我們實際走訪基隆,每天通勤台北的民眾,對於新捷運的搭乘意願都很低。學者更預估,未來不但得跟台鐵搶旅客、還將面臨嚴重虧損的命運。基隆捷運希望能夠達成基隆、台北、新北的三贏,除了財務負擔和成本效益,接下來的環評還有土地徵收,再再都是必須要克服的實際挑戰。
國內疫情延燒,台北市一名時尚編輯確診,足跡受外界關注。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表示,該確診時尚編輯足跡多,現已匡列100多人。北市衛生局下午公布個案足跡,11日至23日足跡達49筆,經常搭乘捷運往返捷運板南線,並前往信義區多家百貨公司參與時尚派對。
台北捷運四通八達,但攜帶低音大提琴的樂手卻被拒絕搭乘,因為台北捷運規定,旅客攜帶的物品最長不得超過165公分,而低音大提琴長190公分超過標準,北捷表示會重新評估。
全台在進行軌道建設,但是台南到現在還是成為六都,唯一沒有捷運的城市。台南市府表示,已經完成捷運路網規劃,預估在明年,提報交通部審議。之所以動作比其他縣市還要慢,主要是因為台南,不希望捷運成為財政壓力。而目前的路權形式確定要走高架,並鎖定中運量系統,也不排除以外包方式委託給高捷,或者是其他公司經營。只不過到現在,還沒有興建,就已經有人反對。
不少縣市有意爭取建設捷運,不過,路線、站體地點該如何規劃和選擇,如何能兼顧便利性、運量還有民意,都是一大課題。像是桃園機場捷運從2017年開始通車,運量大多集中在大站,但是沿線小站人潮稀稀落落,有的站體一天甚至不到3百人次進出。另外,要準備興建的捷運萬大樹林線,站體設在人多的地方,則是有部分居民不滿空間環境被限縮以及噪音等問題。
體檢全台軌道建設報導,持續關注營運25年的台北捷運,帶動北北基的各條捷運軌道建設,在持續延伸。但與此同時,也面臨許多問題,比方雙北市對於捷運的經營權爭段,還有部分地區的民眾,擔心生活環境和品質,會受影響,並非全然歡迎捷運。以及未來,要如何和基隆捷運整合等議題,都是備受關注。至於捷運建設能不能繼續促進城市發展,進而連結北北基桃?有學者認為,各都市端,都必須要強化轉乘配套,才有可能,形成整體生活圈。
全國三級警戒,大眾運輸的運量嚴重崩落。以高雄捷運為例,運量跟去年同期相比少了9成,交通部近日決定將民營的捷運公司納入紓困對象,卻因各縣市捷運僅高捷屬民營,等同紓困只有高捷符合資格引發爭議。協助爭取的立法委員賴瑞隆也出面澄清,強調各縣市捷運若有需要,中央還是應該協助,先納入民營,是考量民間公司不像政府資源這麼多。
中台灣繼台中捷運之後,彰化縣政府現在也力推自己的捷運,近期提出了最新版本大竹鹿港線,全長22公里、設21個站,捷運沿線將以原有路廊採高架化工法。外界擔心運量是否足以撐起捷運的營運,有學者認為,運量與台中捷運有連動關係,短期內不樂觀,重點是串起中彰一日生活圈。彰化第一條捷運「大竹鹿港線」最新規劃曝光,以紅線R作為代號,從原先規劃三鐵共構的金馬站往東推進,新增大竹等三個站點,縣府表示,東區人口密集、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