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春節即將來臨,各項農產品增量供應,不過受到今(2023)年氣溫高、雨水少的影響,南投鹿谷的冬筍產區,近期交易量則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每公斤來到500元,創下20年來的新高。
蘇花公路大清水隧道坍方,影響東部交通。公路總局表示,替代路線會在白天開放中橫,讓小車通行,但是大車無法行駛,必須走南迴,估計到台北的車程,要花8小時。除此之外,在陸海空的部分,也都有規劃增開疏運,空運是協調立榮航空加開航班,航港局則協調快輪,投入載車、載客。台鐵部分,則是從12日下午起至15日,加開42列次的宜蘭到花蓮區間快車。
12月初起陸續有台灣食品遭中國海關總署禁止進口。為什麼中國要禁止台灣食品?有哪些食品被禁止進口?對台灣的影響大嗎?台灣業者與政府怎麼因應?《公視新聞網》用5張圖解釋中國禁止台灣食品事件。
消基會昨(1)日公布最新的市售蔬果農產品的農藥殘留監測結果,發現青江菜、小白菜等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率高達3成左右,辣椒類更是超過6成,有農藥超標問題。對此,農委會和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今天大動作舉行記者會,強調未來一定會加強檢測,會在產地就將農藥殘留超標的農產品攔下,為食品安全把關。
中國暫停台灣多項農產品輸入,接下來中秋節快到了,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也到台南,和市長黃偉哲啟動文旦外銷日本的作業。陳吉仲表示,今年全台文旦產量比去年減少一成,但要兩週內賣出近7萬噸確實有壓力。而台中的茂谷柑也有200多公噸受影響,市府表示將持續增加內銷、分散外銷市場。
國軍預計下個月展開聯勇操演,陸軍航特部上午出動眼鏡蛇直升機在屏東保力山進行空中武器射擊,吸引不少民眾圍觀。至於中國利用軍演,模擬演練封鎖台灣本島,民眾黨立法院黨團呼籲政府備好物資方案,要求民航局做好航線控管,以及加大國內能源囤儲。
中國海關總署在裴洛西訪台前一天深夜,宣布台灣有多家食品公司,沒有完成更新註冊,因此暫停進口。農委會也證實,以水產品、茶葉、蜂蜜等產業為主,至於水產同業公會則表示,還在釐清。如果產業受衝擊,農委會表示,將研擬相關措施協助業者。
台灣受到土地政策與自然環境影響,形成以小農為主的經濟型態。過去,為數眾多的小農,大都各自尋找生存之道。可是這幾年在青農返鄉潮,和有心人士的推動下,小農開始打破疆界,組成聯盟,一起拓展市場。期盼這樣的轉變,能為台灣農業市場帶來不一樣的面貌。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在屏東有許多視察行程,首站來到部立屏東醫院慰問辛苦的醫護人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入境將改為3+4,蘇貞昌認為這是過去說過的,與病毒共存的逐步政策實現。至於中國禁止石斑魚,他批評中國最常不遵守國際規範,台灣會拓展國際市場做好冷鏈設備,避免過度依賴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