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台鐵鳴日號觀光列車,行經東部幹線南平站後,發生上下異常晃動,運安會介入調查,發現該路線因為鐵道局進行工程,限速50公里,不過列車實際通過速度是83公里,台鐵產業工會指出,鐵道局施工時「橫向聯繫」出問題,讓司機員直到行駛接近該路段,才知道要減速。交通部表示,將對台鐵相關人員做出懲處。
交通部致力提升台鐵行車安全,但根據運安會過去對台鐵重大事故提出的建議改善事項中,解除列管事項,僅占比10%,而台鐵一名司機員還被揭露,今(2022)年中例行尿液檢查,驗出安非他命陽性反應,台鐵回應複檢沒問題,但已經將他調離司機員職務,外界質疑台鐵檢頻率太低,交通部已經要求台鐵檢討。
飛安會轉制運安會屆滿3周年,上午舉辦研討會,副總統賴清德受邀出席,指示運安會應化被動為主動,不只調查,未來更希望建立評鑑制度,對此運安會主委楊宏智表示,將來研議如何建立相關機制。
5月27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國營台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設置條例,跨出台鐵公司化重要的一步,預計讓台鐵在2024年1月完成公司掛牌。不過台鐵公司化後,民眾對於台鐵安全改革的疑慮就解決了嗎?運安會日前提出太魯閣號事件最終調查報告,認為悲劇會發生主要是因為台鐵局的安全規定非常不足。不過台鐵企業工會認為,公司化草案裡頭沒有載明安全兩個字,認為公司化根本是場騙局。未來交通部將會成立跨部會的台鐵公司推動會報,在年底審議完成16個子法,同時確定台鐵公司的組織架構。超過百年歷史的台鐵能不能因為公司化徹底轉型、永續安全的經營,還有待時間觀察。
發生在去年4月2日的台鐵太魯閣號出軌事故,造成49人死亡、213人受傷,也是台鐵近60年以來的最嚴重意外 ! 繼去年8月,公布了事實資料報告之後,運安會今天公布了最終調查報告,有5分多鐘的事故動態模擬影像,點出了有可能的5大肇因,同時向台鐵、交通部、鐵道局、營建署、工程會,提出16項改善建議。只不過,罹難者家屬團體,依然痛批運安會難有作為,整體報告,只有改善建議,看不到具體實踐方案。
台鐵今年4月發生太魯閣號事故後,交通部力推安全改革,責成鐵道局仿效航空界,招募「鐵路監理檢查員」,負責在第一線進行鐵道檢查,首批先開出16名缺額,預計明年第一季上路,不過可能是各界對於職缺不熟悉,目前只有12人報考。
臺鐵今仔早起太魯閣自強號,欲接近福隆車頭時,煞去予落落來的鋼條撼著,車頭車窗的玻璃攏破去,佳哉無人受傷。初步調查是山崎施工,鋼條斷去先撼著鷹架,才閣落落來,目前已經停工,運安會也會介入調查。
台鐵工地安全又出問題,上午一列行經北迴線的太魯閣號列車接近福隆站時,居然被掉落的鋼軌樁砸中,車頭車窗玻璃破裂,所幸沒有造成傷亡。台鐵初步調查是邊坡施工時,鋼軌樁斷裂掉落,打到鷹架後再砸到車,目前已經停工,運安會也介入調查。
今年3月,桃園客運維修站發生火災,一度傳出電動巴士電池芯來自中國,運安會主委楊宏智表示,調查後發現,電池的確跟中國有關。而交通部則回應,示範計畫通過業者,沒有使用中國大陸製電池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