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市區志航路空地上,28日晚間被人發現一隻俗稱飛鼠的白面鼯鼠,在地面上活動,有人和狗靠近也不怕,疑似是有人飼養走丟了。雖然白面鼯鼠不是保育類野生動物,但是依《野生動物保護法》,一般人還是不能獵捕回家飼養,被查獲可處5萬到25萬元罰款。
食蛇龜是瀕臨滅絕的一級保育類動物,近20年來面臨極大的盜獵壓力。政府在2013年成立「翡翠水庫食蛇龜野生動物保護區」,幾年下來成效很不錯,附近的新北市石碇區永安里,里民還特地成立了「護龜巡守隊」。
南投魚池一名茶農, 8日在自家茶園水泥溝渠發現石虎蹤跡,但死亡多時。特生中心表示,檢查並無外傷,骨骼正常,初步排除路殺可能,但由於體型相當瘦弱,死因還要進一步釐清。
過去監測生物數量時,通常利用定點計數或聲探計測的方式,藉以推測現存數量;不過隨著DNA檢測技術越來越成熟,科學家已經可以利用空氣中或是水中的環境樣本,從中擷取動物DNA,不只能用於監測生物多樣性,也可以找出外來物種。
昨天新北八里沙灘,有3隻海豚擱淺,相關單位趕往現場救援,考量當下海象不佳,便將海豚送往基隆八斗子岸置中心,並確認兩母一公是糙齒海豚,其中一隻懷孕,目前台大獸醫團隊評估海豚尚不需要積極的營養補充,但3隻都無法自行浮出水面呼吸,需要人力幫助。
猴面鷹是一級保育類動物,全臺灣賰無5百隻。頂個月有人佇高雄的田內底發現一隻受傷的猴面鷹,趕緊共伊送去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收容中心,這馬已經沓沓仔復原,後禮拜就會當訓練伊飛。
仔細檢查身體狀況,一隻五色鳥疑似撞上窗戶昏倒,被民眾發現立即送來野生動物醫院救治,經檢查頭部和眼部的傷勢,再看看有無骨折或是內出血,按照不同情況,給予適當的治療和照護。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獸醫師江宜倫指出,「比如說幫牠抽血,然後去拍X光,然後做一些檢查,去確認牠的傷病原因是什麼,去給予牠合適的醫療。」野生動物的救治目前由政府委託設置的收容中心,分別位在北中南地區,而生態資源最豐富的花東,之前一直沒
哥斯大黎加西北部地區因為觀光與開發,導致當地「吼猴」的棲地空間被嚴重壓縮,牠們經常在尋找食物的時候,攀爬變電設備和高壓電線而被電死。動保團體除了呼籲電力公司應對電力設施加裝絕緣設備,也希望未來電線能地下化,避免再有野生動物受害。
歐美的都市叢林很少出現流浪犬,倒是有不少「城市狐狸」出沒。德國一位野生動物生態學家,透過全球定位系統科技,追蹤17頭柏林市區的狐狸,揭開了城市狐狸的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