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植物纖維變時裝 英邱園原料展倡永續
|全球您是否曾經買過衣服,卻只穿一兩次就丟掉?快時尚帶來潮流與便宜,但也讓紡織業成為全球暖化的元兇之一。英國倫敦皇家植物園邱園,最近推出的世界原料節展覽,用植物染料與可分解材質,要告訴大家時尚也能與環境共存。
-
植物肉禁稱「漢堡、牛排」 歐洲議會通過提案
|全球歐洲議會在8日通過一項提案,禁止植物性食品使用漢堡、牛排和香腸等肉類名稱,理由是避免誤導消費者,同時保護畜牧業的權益。而反對派則批評,這是低估消費者的判斷力,也限制產業創新,同時讓環保永續走回頭路。目前提案仍需歐盟27國以及歐洲委員會同意才能生效。
-
航空城基地發現3瀕危植物 經3年復育數量增
|環境桃園市府2023年推動航空城計畫時,在A1、A2標基地執行區段徵收期間,發現長葉茅膏菜、異蕊草和寬葉毛詹苔3種原生瀕危植物,3年來在2座公園復育,未來也積極擴大復育瀕危3植物。
-
馬國沙巴土壤富含鎳鈷 團隊嘗試用植物採礦
|全球隨著電動車普及,全球對礦產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也讓各界不斷思考如何用更環保的方式來開採。馬來西亞沙巴深山有團隊嘗試植物採礦,利用植物吸收金屬再進行提煉。雖然效率暫時無法取代傳統高污染採礦,但因為更永續、對環境影響小,也被視為未來的新方向。
-
美流行採食野生蔬果 餐廳業者以野菜野菇入菜
|全球人類在還不會種田的時代,就會到野外採集蔬果填飽肚子。現在在美國,又有人開始推廣採集食物的概念,並且把野外發現的美味用在餐廳的新菜色,贏得顧客讚賞,不過也要小心不要誤食有毒的植物。
-
台東3婦採野菜中毒案檢驗出爐 錯將大花曼陀羅認為南非葉
|地方日前台東縣卑南鄉傳出3名婦人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出現頭暈、意識模糊等症狀,3人聲稱吃了野菜「南非葉」,不過衛生局採集野菜送驗,今(17)日公布檢驗結果,確認3人誤將「大花曼陀羅」葉片當成南非葉生食,引發中毒。
-
-
中研院首創「二碳植物」 人工改變光合作用更固碳
|文教科技植物光合作用所吸收的碳占地表吸碳量的絕大部分,但植物固碳效率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中研院院長廖俊智領導的研究團隊近期以合成生物學方式,首度成功在植物體內建構「雙固碳循環系統」,研究成果發布在全球頂尖期刊《科學》(Science)。
-
貢寮「海米」全球分布最南 居民守護極危植物棲地
|地方「海米」在紅皮書中被列為國家極危植物,除了馬祖,台灣本島只有新北市貢寮區龍門沙灘上發現海米的蹤影,而且這裡更是海米在全球分布中的最南界。為了守護海米棲地,龍門里的居民們展開保育行動。
-
極危植物海米生存戰:一場跨界合作的保育行動【我們的島】
|新北市貢寮區的龍門沙灘,綿延北海岸三公里,在這片黃金沙灘上,有個不起眼的植物,正面臨生存危機,全台灣本島更只有在這裡出現,它就是《2017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中,被列為國家極危植物的「海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