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室

  • SARS 20年/急診室變革阻斷院內感染 為COVID-19戶外篩檢站奠基

    |社福人權

    經歷長達3年的COVID-19疫情後,「戶外篩檢站、專責醫院、TOCC」已成為人人皆知的防疫利器,但這些防疫作為並非憑空而生。2003年SARS在台奪走73條人命死亡,時任成大醫院急診內科主任紀志賢回顧,SARS初期面臨「不知道該怎麼辦的壓力」,而後借鏡新加坡防疫經驗,臨機應變擴張急診室,調整分流,為十多年後的COVID-19打下扎實防疫基礎。

  • 美急診資源不足 醫療品質瀕不及格

    |政治

    美國平價健保法今年才正式上路,更多民眾得到醫療保障,但一個醫師團體提出警告,指美國各醫院的急診室病床與資源嚴重不足,導致患者等待時間拉長,醫療品質低落 當面臨緊急情況,患者被送進美國醫院的急診室,首先面對的可能是長長的候診人龍。根據一份針對急診室醫師的統計調查,2004年患者在急診室的平均等候時間為46分鐘,到了2014年已經超過一個鐘頭。醫師們給予美國急診醫療環境的評分,是瀕臨不及格的D

  • 美急診資源不足 醫療品質瀕不及格

    |政治

    美國平價健保法今年才正式上路,更多民眾得到醫療保障,但一個醫師團體提出警告,指美國各醫院的急診室病床與資源嚴重不足,導致患者等待時間拉長,醫療品質低落,平均表現已經從2009年的C-,滑落到現在的D+,瀕臨不及格。 當面臨緊急情況,患者被送進美國醫院的急診室,首先面對的可能是長長的候診人龍。根據一份針對急診室醫師的統計調查,2004年患者在急診室的平均等候時間為46分鐘,到了2014年已經

  • 美急診資源不足 醫療品質瀕不及格

    |地方

    美國的平價健保法上路之後、將有更多民眾得到醫療保障,但最近有一個醫生團體提出警告、指出美國各地醫院的急診室病床和其他資源嚴重不足,結果導致病患的等待時間拉長、醫療品質快速下滑。 當面臨緊急情況,患者被送進美國醫院的急診室,首先面對的可能是長長的候診人龍。根據一份針對急診室醫師的統計調查,2004年患者在急診室的平均等候時間為46分鐘,到了2014年已經超過一個鐘頭。醫師們給予美國急診醫療環

  • 醫界:防範急診暴力 須公權力介入

    |社福人權

    醫院急診室頻傳暴力事件,危及醫護人員以及病患的安全,進而造成急診人力流失,雖然衛生署去年曾要求醫院要設立門禁管制措施,但醫界認為效果不佳,他們呼籲政府,防範急診暴力,必須有公權力介入,包括讓警察進駐區域級以上的急診室,並把急診室施暴者納入公共危險罪。 醫院的急診室及走廊上,躺著一個個吊著點滴等待住院的病患,這些病患經常一等就是好幾個小時。在台灣急診室環境惡劣、病人爆滿,救人的醫生,還得經常

  • 防暴力 急診室設門禁.限陪病人數

    |政治

    (急診醫學會問紀錄發現,醫生/暴力威脅過,90%大部分,少部份40%暴力攻擊過。醫師決定針對大法官申請/憲法解釋,自己權益保障。但衛生署認為,醫生如果治療拒絕,醫療法違法,現在下令醫院各地急診室,3個月內,進出管嚴格,再/送醫/陪同人數限制,希望暴力發生++減少。) ========= 根據急診醫學會的調查,曾被暴力威脅的醫生高達九成,其中有四成被暴力攻擊,於是有醫師決定向大法官申請釋憲,保障

  • 衛署擬規範 要求醫院加強防暴

    |社福人權

    臉上掛彩,眼角淤青腫起來,原本是要救助病患的急診室醫師,現在成了暴力事件下的受害者,這是日前在彰化一家醫院的案例,國內急診室,近來發生多起暴力事件,不但使得醫護人員受傷,更危及病人安全,住在高雄某醫院附近居民,對急診室吵鬧的情況,感受很深。 對此,衛生署打算頒布規範,未來醫院急診室,除了要加強防暴措施、實施急診門禁、空間分區,還必須有24小時保全人員以及警民連線等措施,來確保急診室安全,各地

相關標籤

近期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