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健
-
中醫大北港附醫引進「外骨骼機器人」 盼提升偏鄉復健意願
|地方雲林縣老人人口多,為讓復健患者早日回復日常生活機能,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引進「外骨骼機器人」,以上、下肢外型像一套鋼鐵衣,運用微型馬達和電腦程式運算,可強化復健患者的肢體動作感覺回饋整合並刺激大腦對動作的感知與成像,有效重新學習動作控制。
-
心肺復健、雲端監控 協助患者生活自理功能重建
|心臟受損後的患者,在開刀或治療後要面臨的是生活自理功能重建。台中一位58歲的女性,去年因為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合併急性心衰竭,一度使用葉克膜維生。為了讓患者減少出院後對照顧者的依賴,醫界以出院前的心肺復健及雲端監控,協助患者疾病控制及避免併發症。 58歲的劉女士,現在可以不用任何人攙扶,走上100公尺。這對一個一年前經歷心臟衰竭,一度使用葉克膜救命的心臟病患者而言,就像是重新活過來。她最大的願
-
花蓮慈濟引進機器人助復健
|東部醫護人員長期不足,為了幫助需要民眾更有效復健,花蓮慈濟醫院引進一台下肢復健機器人。這台機器人是台灣發明,利用AI人工智慧模擬各種模組進行復健。使用幾個月以來,不但患者復健成效相當不錯,操作也只需一位復健師。 坐在輪椅上今年73歲的金鳳阿姨,因為中風腦神經受損後無法行走,以往復健必須找三個人協助,她才能在跑步機上走路,但現在只需一位復健師協助她靠上機器人、綁上安全帶,就可以正確且輕鬆的開始練習走
-
復健過多過長 健保最快7月起不給付
|社福人權復健路漫長,但健保署發現,一周2、3次的復健治療,有人天天去復健,還有像是中風的黃金復健期為半年,但有人卻過了三年還在復健,為了遏止健保資源不當耗用,健保署研擬對於治療頻率過高、或是復健期過長者,不予健保給付,最快今年7月實施。 咬著牙慢慢做出醫師指定的動作,一步步完成復健,根據中央健保署的調查,像是中風後的黃金復健期是半年,但有些患者過了三年還在復健,而每週平均兩、三次的復健治療,有些患者
-
復健過多過長 健保最快7月起不給付
|社福人權醫療復健真辛苦,不過健保署發現,一禮拜2、3次的復健治療,有人卻每天攏去,親像中風的黃金復健期是半年,可以有人一做就做三年,為了防止健保資源濫用,健保署打算,如果治療頻率太高,或是復健期太過長的患者,健保就不要給付,最快今年7月開始實施。 咬著牙慢慢做出醫師指定的動作,一步步完成復健,根據中央健保署的調查,像是中風後的黃金復健期是半年,但有些患者過了三年還在復健,而每週平均兩、三次的復健治療
-
日專業照顧機構 協助中風病患復健
|政治國內中風病患越來越多,對病患家屬來說,往往是一個沉重的負擔。老年人口比例相當高的日本,近年來在社區發展上,也注意到這樣的問題,因此有越來越多資源更加完備的復健機構來接手。 日本 專業照護機構 協助中風病患復健 日本老太太在復健。 (翻譯)德山大學教授 紙矢健治 因為左邊 她的左手骨折 目前治療好了 接下來是肌肉的部分要復原 日本 人口老化 專業機構提供復健照
-
布巾綁兒助復健 夫婦喚醒植物兒
|政治(歡迎回見我/手語新聞,彰化/洪男/十七歲/年輕、車禍/發生、醫師/認為/呆/躺一輩子,但/父母/堅持,復健/書/閱讀/學習、醫生問問,自己發明/叫做「站立復健法」,這什麼?牛仔布巾/兒子、自己/綁一起/走路,復健/9年/連續,終於/兒子/醒,呆躺久/智力退化/是,但/父母/見/認識,拄枴杖/走路/慢慢/行,其他/呆躺/家親戚/見,下決心,努力/堅持。) ======= 歡迎回到手語新聞的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