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
-
海水增鹼能減緩海洋酸化速度 中山大學團隊揭新發現
|環境人類活動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讓海洋吸收,造成酸化使得珊瑚等海洋生物更難生存,中山大學研究團隊發現,海水「增鹼」可以增加二氧化碳吸收能力,也能減緩海洋酸化速度,如果能運用在台灣海峽等海域,可作為碳移除的新方式。
-
研究:牛飼料加入藻類海門冬 可減少甲烷排放
|環境甲烷是人類活動產出第2大的溫室氣體,部分來自畜牧業,要怎麼減排,國際上有學者研究,牛隻吃藻類「海門冬」可減少9成以上的排放,台灣有野生海門冬,但數量不多,為此農業部水試所花了數年時間成功繁殖,為台灣進軍全球反芻動物減碳市場取得重要的門票。
-
德、西等國轉向重新擁抱核能 小型反應爐SMR等新技術成關鍵
|政治2011年日本福島爆發核災後,當時許多國家的核電計畫相繼喊停或縮減,而近幾年來隨著各國對電力的需求激增、減碳壓力加上新式核能技術的發展,各國又開始重新評估核能價值。以往反核的國家包括德國、西班牙和丹麥等國紛紛轉向,31國在2024年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9更承諾2050年前,將全球核電容量增加到3倍。
-
翁曉玲稱核電為救命電 林子倫指重啟核三拖慢能源轉型
|政治核三重啟公投第2場電視發表會在昨(9)日登場,正方由國民黨立委翁曉玲擔任,強調核電是救命電,穩定又低碳;反方代表,行政院能源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則指出,核廢料有債留子孫的風險,核電延役也可能拖慢能源轉型的速度。
-
環團評比地方淨零自治條例 宜蘭、新北與台中獲肯定
|環境國家要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沒有地方政府投入難達成。環保團體檢視,目前有8個縣市自發性制定淨零自治條例,針對自治條例的內容來評分,環團點名最亮眼的縣市為宜蘭縣、新北市與台中市。
-
環境部辦減碳公聽會 環團盼政府推分散式電力
|生活台灣2030年的減碳目標是要比2005年減量28%,因此環境部今(10)日召開公聽會,針對六大部門的減碳方案聽取各界意見,像是美國穀物協會就建議政府推廣酒精汽油,環團則希望政府能推動分散式電力。
-
遭環團點名減碳績效差 台塑化:未來盼開發低碳產品
|環境台塑石化今(29)日舉行股東會,環團點名它的碳排放量位居全台工業之首,但氣候績效不佳,有3大不及格,包括減碳目標不符合國際要求等。台塑化表示,113年環境比較艱困,合併稅前損益比前一年減少73.4%,隨著碳費上路會面臨營運成本提高,未來希望開發低碳產品。
-
去年總碳排較基準年減4.48% 能源部門排放量最高
|環境環境部公布最新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指出國內2023年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相較基準年2005年減少4.48%,不過這其中能源部門的排放雖然比前一年減少,但相對於基準年則是上升1.1%。近期因核電退場導致火力全開,是否導致碳排增加?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備用機組使用時間有限制,碳排不至於增加。
-
賴清德就職周年演說 宣布向在野領袖國安簡報、設主權基金
|政治總統賴清德今(20)日上午9時30分發表就職周年談話,演說中多次提及當前朝野僵局,並宣布將指示國安團隊向在野黨主席進行重要國安情勢簡報,以求雙方能在相同的事實基礎上坦率交換意見、共商國是。此外為強化台灣經濟韌性,賴清德也宣布成立主權基金,以推升台灣經濟發展。
-
賴清德就職周年演說 宣布向在野領袖國安簡報、設主權基金
|政治總統賴清德今(20)日上午9時30分發表就職周年談話,演說中多次提及當前朝野僵局,並宣布將指示國安團隊向在野黨主席進行重要國安情勢簡報,以求雙方能在相同的事實基礎上坦率交換意見、共商國是。此外為強化台灣經濟韌性,賴清德也宣布成立主權基金,以推升台灣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