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碳雖然是國際主流趨勢,但真正全力投入執行的國家,北歐的挪威肯定名列前茅。挪威已正式宣布,首都奧斯陸將在2023年,成為全球第1個大眾運輸工具完全零碳排的城市。儘管挪威政府積極在減碳,但還是被環保人士認為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以西維吉尼亞州為首共19個共和黨執政的州,上訴聯邦最高法院,指環保署無權限制各州溫室氣體排放量,結果在30日出爐。保守派大法官佔多數的最高法院,以6比3的票數,裁定「如果沒有國會的明確授權,環保署不能對碳排量做出限制。」
澳洲新任總理在16日宣布,要把2030年的減排目標,從之前的26%到28%,調高到43%。而澳洲是全球最大的煤炭與液態天然氣的出口國之一,要如何減少石化燃料依賴,一直是很棘手政治問題,因此在消息傳出之後,澳洲商會表達歡迎,也指出澳洲無法再拖延進展,如果失敗,會讓澳洲人措施新機會、新產業。
歐盟綠色新政有了新進展。歐洲議會在8日投票支持歐盟,從2035年開始,禁止銷售新的汽柴油汽車的法案將加速歐洲轉向電動車對抗氣候變遷。但在同一天,歐洲議會也否決了改革碳排放交易體系ETS的提案。歐洲議會綠黨和社會黨議員認為,改革案的碳排放減少的目標不如預期,因而反對。
過去生產鋼鐵需要使用大量煤炭,過程中也會增加許多碳排,不過瑞典鋼鐵製造商與國有能源公司合作,開發用綠氫來煉鋼,號稱過程中不需任何化石燃料,也可以解決二氧化碳排放的問題。
全球航空業因為新冠病毒疫情而哀鴻遍野,已經是各方討論許久的話題,但航空業當中,反而有逆勢成長的部份,就是瞄準頂級客戶的商務與私人飛機。根據德國之聲的報導,未來10年,各製造商總共將有7400架的業績,總值將達2380億美元。
這次的氣候峰會中,主要的碳排放大國,也就是中國、俄國、印度和巴西,這所謂的「金磚四國」,再次成為關注焦點。印度總理莫迪,是四國當中的唯一出席領導人,但他開出預估在2070年才能達成零碳排的目標,比其他國家晚了20年。
歐盟宣告2050年達到碳中和,環保署也將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其中,會將2050年淨零排放明確入法,也會明定收取碳費的機制。至於碳定價則待未來擬定子法的時候再訂定,修法草案本月就會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