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的普馬蘭加省,因為有12座燃煤電廠,空氣汙染是全球最嚴重。當地環保團體在2019年以侵犯憲法保障公民,呼吸乾淨空氣的權利,一狀告上法院。法院日前宣判,要求南非政府在一年內改善。此外,美國阿拉斯加州第二大城費爾班克斯,冬季的空汙也很嚴重。
地球南北兩極這兩天都有重要的科學發現發表在媒體上。其中在北極方面,科學家發現在加拿大北邊的海底出現地層下陷。最大的坑洞長200公尺、寬74公尺、深度達24公尺。而在南極方面,向來被認為氣溫較低、冰層較穩定的南極大陸東邊,在3月初到3月中發生冰河快速消退,導致面積有144平方公里的冰架崩解,相當於半個台北市的大小。
核能是一種低成本高能量的發電方式,但所產生的放射性廢棄物,卻是一大噩夢,也是多年來環保人士反核的主要爭議點。目前世界上的核能發電,是採「核分裂」技術,理論上原子核融合,所釋放出的能量更大,同時便宜、零汙染,更沒有放射性廢棄物的問題。但半個世紀以來,科學界一直無法解決,核融合電力消耗比產出高很多的難題,不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對此,則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日本獨步全球首見販售「基因編輯番茄」,不同於基因改造食物,沒有被植入外來基因,而是在同一株作物上,利用基因剪刀改動遺傳物質。專家宣稱,可以藉此種出更健康的作物,但也有環保人士表達安全疑慮。
天文望遠鏡中,因為屬於定量性質的觀測付之闕如,在歐美各國太空機構合力建造下,號稱足以進行定量觀測的「成像式X光偏振測量儀IXPE」,日前由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發射升空,預計進行兩年的任務。
全球暖化影響芬蘭馴鹿放牧業者的生計,由於冬季變暖,降雨和降雪交替,結冰封住了馴鹿的食物來源,讓牠們身形變得更加瘦小。北極升溫速度遠高於全球平均值,科學家認為,要把升溫控制到避免或減輕氣候災難的目標,根本不可能。
新冠病毒變異株Omicron,科學家還在瞭解其特性,根據英國最新研究,加強針注10週後,對Omicron防護力開始下降。打針之外,吃藥抗疫也已成為選項,美國FDA 23日批准默沙東新冠口服藥,也是當局核可的第二款。
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來勢洶洶,全球40國已經淪陷,世衛專家3日坦承Omicron的傳染力極強,但國際社會不需要恐慌。不過,南非的研究也發現曾經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更容易感染到Omicron病毒,而挪威爆發耶誕派對超過50人感染Omicron,成為南非境外最大的感染破口。
提到機器人,多數人會想到的是電影裡由金屬打造的怪物。有的機器人甚至會藉著自體複製的功能,在受傷後自己把自己修理好。但在現實中,日前才由美國佛蒙特大學等機構研究發現,從某種蛙類取得的胚胎細胞,會在培養皿中自己群聚並集體行動,然後自我複製。科學家認為,這將給未來的生物醫學研究指引一條新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