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實施流浪動物零撲殺政策後,各縣市收容所陸續爆滿,最後只能結紮後原地野放,人與流浪動物的衝突仍持續上演。目前有愈來愈多學校開始認養流浪動物當作校犬校貓。犬貓萌樣固然療癒師生,但是拿掉可愛濾鏡後,從管理人力、經費、衛生環境、家長抗議等問題皆待磨合。照顧犬貓過程中,學生們會發現「愛」不是紙上談兵的口號,愛是要付上代價、是要彎腰屈膝把屎把尿,是生命與生命碰撞在一起時無可迴避的選擇,而這或許也是整個社會面對流浪動物時該有的覺悟。
日本千葉縣有一位寺廟住持多年來持續收養流浪貓,還在寺廟內設置收容流浪貓的設施。經過他照顧的貓咪,在去年一整年已經有74隻,被愛貓人士收養進入新家生活。
新冠疫情2年多來,全球各國因防疫限制,飼養寵物人數增加;但隨著防疫限制放寬,也出現棄養潮。動物已經成為許多家庭不可或缺的成員,因此近年歐美國家及亞洲日本、台灣,都相繼提出動保相關法案,要求提升動物權益、降低棄養的情況發生。
農委會苗栗農業改良場經過五年時間,研發出含有蠶蛹配方的貓罐頭。由於蠶蛹富含優質蛋白質,農改場強調,配方可以有效抑制動物腸道內的壞菌生長,讓貓咪更健康、毛髮更光亮,有超過七成的貓咪接受這款罐頭,目前已經技轉開賣。
海巡署在上週六查獲漁船非法走私貓,當天下午農政單位火速將154隻貓安樂死,引發質疑,動保團體認同撲殺動物是為了防疫考量,但政府的處理手法粗糙,在還沒調查上下游關聯,以及透過走私貓掌握來源可能來自何處,就銷毀動物,恐怕讓動物白白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