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著欲刺激旅遊,旅遊平台佮巴黎歌劇院合作,共其中一个包廂翻新,變做房間,蹛入來的人客,除了會當體驗這座19世紀古典劇院的氣氛,閣會使免費欣賞一齣音樂劇,也會當看著歌劇魅影內面出現的秘密地下湖景觀。(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
111年10月13日台灣國境解封以來,沉寂已久的觀光旅遊業也正式踏上復甦之路,然而國內就業市場結構出現巨大變化,111年年底提供工作數最多的產業,不再是電子資訊半導體,而是飯店餐飲服務業,其中又以旅宿業缺工最嚴重,面臨調薪壓力與市場競爭的兩難。
完美的服務不稀奇,不完美的體驗才讓人印象深刻,瑞士有雙胞胎藝術家打造「零星級旅館」,要讓旅客在難以入睡下,反思人類對環境的破壞。澳洲則有一家餐廳,來這裡用餐的顧客享受的不是恭敬的服務,而是被各式各樣的無理冒犯,但客人卻甘之如飴。
疫情持續,人們在各種防疫措施下飽受精神折磨。日本東京有一間冥想工作室,提供4階段80分鐘的獨特課程幫人們紓壓,雖然一套課程要價新台幣近3000元,但疫情後的來客人數不減反增,預約人數是疫情前的1.5倍。
台北市萬華發生防疫旅館群聚感染,兩位境外移入者改為本土確診個案。3位從印度入境的母親與姊妹,入住後,在1月24日採檢陽性,鄰近兩間的客房,分別從中國和香港入境的住客,也先後採檢陽性,台北市長柯文哲判定是防疫旅館內的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經過環境調查,認為病毒是藉由天花板縫隙氣流擴散。
高雄傳出防疫旅館多人確診,之前感染源不明的新北一家三口中的父親,就是住在爆發群聚感染的飯店,不排除是入住後被傳染。除了全棟清空清消外,也針對住客、員工都PCR採檢,目前都是陰性,全移往集中檢疫所,也將召回1月19日後入住的民眾檢測。
號稱全球第一家淨零碳排的旅館,12月初在英國倫敦正式開幕。旅館利用了再生能源,房間內安裝智慧照明和資料收集器,追蹤房客能源使用狀況。業者希望引入環保理念,翻轉旅宿業。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新增13例境外移入確診,沒有新增本土和死亡個案。另外,有新增一例Omicron變異株確診,是從美國來的境外移入,目前國內累計有五例Omicron的境外移入確診。至於桃園某防疫旅館爆發群聚事件之後,環境採檢的初步結果也出爐,在某一個確診個案住過的房間,依然有採檢到病毒,這也代表業者的清消不夠確實、有待加強。
高雄城中城大火奪走46條人命,凸顯社會住宅的迫切性。為了落實居住正義,2016年民進黨政府提出8年20萬戶社會住宅的目標,到現在全國社宅興建達成僅有4萬8千多戶。日前內政部長花敬群公開表示,因疫情衝擊,導致許多旅館難以經營,規劃將與旅館業者合作,轉軌作為社會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