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
吳三連獎頒獎 鄭烱明、楊双子、陳麗貴、梁任宏
|台語新聞藝文界有一个真重要的獎就是「吳三連獎」,這47年來獎勵對臺灣文學和藝術有傑出貢獻,而且對臺灣有疼心的人,到今年已經表揚163位創作者。今年攏總四位得獎人,包括文學獎頒予詩人鄭烱明、小說家楊双子,閣有藝術獎是頒予導演陳麗貴和藝術家梁任宏。(新聞標題、導言及內文皆為台語文)
-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研究 欣賞藝術真跡減壓又免疫
|全球「藝術有益身心健康」這個主張,又新增了一份科學報告的支持。根據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生理學家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在美術館或藝廊欣賞原創藝術作品,不但可以緩解壓力、降低心臟病的風險,還可以增強免疫系統。
-
彰化新寶國小以海廢創作 喚起美感與環保意識
|地方位於彰化王功的新寶國小是彰化離海最近的一所小學,學校老師帶孩子運用海廢創作,同時與地方書店攜手合作,透過藝術行動訴說家鄉故事,喚起大家對海洋保育的重視。
-
美術館志工誤擦髒污毀展品 基隆文觀局向藝術家致歉
|社會基隆美術館正在進行年度大展,展品「倒裝的語句-16」,鏡面上的「灰塵」也是作品的一部分,卻被志工誤以為是髒汙,擦拭乾淨失去原貌。對此,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已經向藝術家陳松志致歉,希望討論延續創作的可能性。陳松志則透過臉書表示,和美術館共同處理中,以維護展出作品的權益。
-
X光、電腦斷層檢測名畫 義國米蘭展覽結合醫療科技
|全球醫療科技不只用在醫院,也能守護藝術珍品,在義大利米蘭一場跨界展覽就運用了X光與電腦斷層等精密儀器,檢測文藝復興時期畫作的內部細節,展現科技與藝術結合的全新風貌。
-
總統文化獎揭曉 何政廣、林立青獲獎
|文教科技今(2025)年總統文化獎揭曉,包括藝術家雜誌創辦人何政廣獲文化耕耘獎,他為藝術家們打造發聲平台,更記錄台灣美術發展的軌跡。而《做工的人》作者、長期協助弱勢的林立青則是獲文化獎的青年創意獎項。
-
街景車里程可繞地球四百圈 加拿大藝術家展出Google街景照
|全球Google從2007年開始街景拍攝服務,到目前為止Google車隊在全世界走過的里程數,都可以繞地球400多圈。加拿大的藝術家拉夫曼從2008年開始蒐集這些街景照片,並且建檔分類,現在在丹麥展出。然而Google的這些照片,也引發一些隱私爭議,策展人說,希望參觀者也能藉此反思。
-
「teamLab」京都常設館開幕 沉浸式作品呈現多種感官體驗
|全球日本人氣藝術團隊teamLab,在京都的常設美術館本(10)月開幕。4層樓、1萬平方公尺的展覽空間,50件沉浸式作品,打造獨一無二的魔幻藝術空間,吸引大批遊客造訪,也是最新的熱門打卡地點。
-
萬華剝皮寮「脆弱藝術節」 弱勢族群用藝術訴心聲
|生活社會常常要求每個人都要堅強,但是脆弱的感受,卻常常被忽視。在萬華的剝皮寮,正在舉辦「脆弱藝術節」,用藝術創作的方式,讓許多弱勢的人們,有機會說出自己的心聲。
-
桃園平鎮擬設新藝文中心 取地到啟用須15年挨批太慢
|地方桃園市中壢藝術館興建至今40年,設備老舊,市府規畫在平鎮區新設南區藝文中心,打造南桃園新地標。但議員質疑2033年才能取得用地,還要等7到8年才完工,等於15年後落成啟用,宛如「海市蜃樓」。市府回應,都市計畫核定後將同步進行場館設計,加速期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