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日歐濟國合作,重返月球的阿提米絲計畫,第1階段當中頭改的測試飛行,佇台灣時間21號下晡2點44分左右,獵戶星號太空船展開這逝月球之旅上重要的部份,也就是進入月球軌道,並且踅月球一輾翕月球表面。
美國為了重返月球的第一階段阿提米絲計畫,16日已經把獵戶星號太空船送進預定軌道。後續也拍下了地球影像。這也是在1972年12月,阿波羅17號任務以來,相隔近半世紀,再度從太空船拍到地球影像。
昨(8)日晚間夜空中同時出現兩大天文景象,分別是俗稱血月的月全食還有月掩天王星,錯過這次的觀測,下回要等到西元4344年,各地天文館和科教館都有提供同步直播,讓民眾搶先一睹為快。
今天晚間,夜空中會同時出現兩大天文景象,分別是俗稱「血月」的月全食,還有「月掩天王星」。民眾如果想觀測月全食,可以選擇東方、比較沒有遮蔽的地點,但月掩天王星還是要使用望遠鏡或線上直播觀賞。而這兩種天文景觀,分開來並非罕見,但很難同時出現,如果錯過這次的觀測,下回要等到4344年。
今(8)晚18時台灣又將能看到罕見的月全食,而且過程中天王星恰巧被紅色月全食遮掩,形成「紅月掩天王星」特殊天文現象,錯過得再等2322年。不過,氣象局表示,紅月雖然肉眼可見,但天王星很暗,建議使用望遠鏡觀測。公視新聞網今晚17時起也將提供觀測直播畫面。
聯合國所屬的世界氣象組織,發表年度溫室氣體公報。報告中指出,包括二氧化碳、甲烷,還有氧化亞氮,這3大溫室氣體,從2020年到2021年的增幅,來到數十年新高紀錄。這不但難以停止氣候暖化,也衝擊地表和水中的生物多樣性。
美國航太總署NASA11日證實,9月底主動讓太空飛行器DART撞擊小行星迪莫弗斯的任務,已順利將迪莫弗斯撞偏自然運行軌道,也是人類首次改變天體的運行,有助今後若有「行星撞地球」危機時,增加地球躲過一劫的機率。
行星撞地球不再是電影劇情,未來人類可望使用飛行器,改變威脅地球的小行星軌道。美國太空總署NASA「小行星改道測試任務」的太空船,26日成功撞上一顆小行星,各地的天文台也同步拍下撞擊的一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