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活動干擾、加上氣候與環境變遷,許多物種正逐漸消失,甚至滅絕,全球最大規模的熱帶及亞熱帶植物保種中心,就在屏東,目前已經成功培育超過3萬4000種世界各地的植物,現在保種中心關懷的範圍,也擴大到動物。
A green comet that was detected in 2022 and named ZTF it will make its closest approach to Earth today. Meanwhile, a telescope captured a blue spiral in the night sky and a teddy bear-like structure w
ZTF彗星因綠色的慧髮,有「綠色彗星」之稱,今(1)日它將最接近地球,成為今年最亮的慧星,有機會用肉眼看見。《公視新聞網》將在今晚7時30分直播,與民眾一同欣賞5萬年一遇的奇景。
舊年發現的一粒綠色的彗星ZTF,2/1是上接近地球的時陣。頂一回接近地球是咧五萬年前,若準天氣好,就會當用吊鏡看著。夏威夷天文台翕著藍色捲螺仔,另外,火星的外表,也浮出一个親像泰迪熊的地面結構。(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
臭氧層是地球防止紫外線過量的重要防護層,根據聯合國上新的報告,國際社會禁用99%的有害物質了後,臭氧層破去有沓沓仔變細空,破空上嚴重的南極洲,上緊佇43冬內,就會當轉到1980年代的水準。(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
為了防止臭氧層的破洞擴大,聯合國在1987年制定了《蒙特婁議定書》,現在努力終於有成果了。根據最新報告指出,臭氧層破洞,在國際社會禁用了99%的有害物質之後,已經在穩定縮小當中,情況最嚴重的南極洲,最快在43年之內,可以回到1980年代的水準。
全球冰河正在消逝,而且速度超乎科學家們的想像。一篇5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科學》的最新研究指出,在目前的氣候變遷趨勢下,即使目前設定的氣候目標都順利達標,在21世紀結束前,地球上最多還是有一半的冰河將不復存在。
最近幾年有不少國家,水資源嚴重缺乏,美國太空總署NASA預計16日要從南加州發射衛星「SWOT」到太空,進行地球水資源的調查計畫。這也是全球第一次將從太空對全球的海洋、湖泊和河流,全面調查。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阿提米絲1號任務,傳來了好消息。獵戶座太空船在台灣時間今(12)日清晨,安全濺落到太平洋。這一次任務的成功,也就宣告讓人類重返月球的日子指日可待。
今仔日(12/8)會當注意天頂的火星衝,也就是日頭、地球、火星成連做一條線的天文現象,臺北天文館表示,因為這改是最近這幾年,上倚的火星衝,後一回欲看著遐大顆的火星,閣愛等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