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新冠肺炎新增本土病例4例、境外移入2例,一人死亡,分別為台北市2例、新北市2例。台北市2例為新北市集合住宅裝修人員與其妻子,新北市2例則與幼兒園群聚、集合住宅無關係,兩人為同住者,染疫源頭仍待調查。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天境外移入2例都是日前從埃及入境、某幼兒園學童父親的親友,三人都是8月4日進到台灣,由陰轉陽的案例。根據指揮中心篩檢結果,北部幼兒園與板橋某社區確診人數累計27人,社區匡列
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報告發現,兩劑AZ疫苗間隔時間越久,效果越好,尤其44到45週的抗體濃度最高,這樣的數據引發各界關注。指揮中心今天表示,目前國內兩劑間隔時間為10到12週,如果超過12週施打,疫苗的預防效果還是沒有問題。
國內新冠疫苗接種已超過九百萬人次,但不良事件通報也高達四千件以上,根據指揮中心最新疫苗安全性監測報告顯示,特殊不良事件以腦中風136件最多、急性心肌梗塞59例,眼中風也有六例,不過醫師說是否與疫苗相關仍需進一步判定。
國內新冠本土疫情穩定,但仍有1500多名確診者隔離治療中,台大醫院公布最新臨床治療成果,使用單株抗體藥物治療16位患者後,只有2人發生缺氧重症,但沒有患者插管,目前已有13名患者出院,治療效果相當好,不過對於印度Delta變異株,治療效果可能會下降,仍有待研發新的抗病毒藥物。
新冠疫情仍在不少國家延燒,英國官方日前發布報告指稱,現在幾乎可以確定會出現超級變異株,最終讓目前使用的各家疫苗都失效。對此國內專家表示,若新冠流感化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全國各縣市啟動快打站幫列冊長者施打疫苗,希望讓長者可以打完疫苗後產生抗體,但現卻有長輩第一劑打過AZ疫苗後,自行混打第二劑莫德納疫苗。國內有醫師指出,新冠肺炎未來將流感化,混打疫苗將成必然,政府須提早因應。
國內近期擴大開放新冠疫苗施打後,計通報死亡案例持續上升,引發不少民眾擔憂。台大醫院上午就召開線上記者會表示,現場排隊施打確實人氣有些下滑,多少是受到新聞事件影響,目前施打死亡率跟其他年齡沒有差異,很多死亡通報都要調查跟解剖,才會知道真正死因。外界關心未來若有更多廠牌是否能夠混打?醫師指出,從國外研究看到混打疫苗保護力會更高。 本土新冠疫情持續,國內從6月15日大規模接種AZ疫苗後,累計通報死
高端10日傍晚公布解盲結果,感染科醫師直言,安全性沒問題,但抗體高度以及保護力,必須要再比較才知道,目前的解盲結果「只是符合預期」。 高端疫苗二期解盲結果出爐,感染科醫師直言,安全性是沒問題,但報告中只能看到打過疫苗會產生免疫反應,免疫反應不等同保護力,因此對於高端疫苗的保護力,還是要經過跟國際廠牌的比較,才能做進一步確認。 台灣感染症學會榮譽理事長黃立民指出,「我們沒有保護力的確
6月2日新冠肺炎本土確診個案新增數止跌回升,陳時中坦言,「疫情並沒有往下降」。進口疫苗有望成為及時雨嗎?能期待國產疫苗安全有效嗎?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連日在公視《有話好說》節目中針對民眾對於疫苗的幾個主要疑問,提出她的看法。以下為重點整理摘要。 本文重點: ▎疫苗施打前,防疫政策要做到何種程度? ▎進口疫苗由中央政府統籌,有道理嗎? ▎國產疫苗未經三期試驗,真有保護力? ▎
國內疫情新增2例境外移入,都是從菲律賓入境。而新冠AZ疫苗開打一週,全台醫護接種人數不到1萬人,指揮中心下週將召開專家會議,討論是否開放第二順位醫護人員施打。至於邊境何時解封?將等世衛組織訂出抗體驗證標準,目前時程未定。 國內AZ疫苗開打一週,全台共有9377名醫護人員接種,不良反應通報累計有28件,其中有4件為疑似嚴重之接種後不良事件。疫情指揮中心表示,目前優先施打對象是專責醫院的第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