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疫情還在降溫當中,單日新增1.8萬多例確診,比上週四同期降低2成,至於室內免戴口罩的規劃,有機會在春節後宣布。而從明(20)日開始迎接春節連假,為了確保新冠肺炎的快篩陽性民眾可以獲得適當的醫療照護,指揮中心宣布啟動「春節醫療服務專案」,全台至少會有192家醫療院所,在春節期間不打烊,提供視訊看診及開藥。
醫療工會抗議健保調漲,但血汗醫護現狀依舊,調漲後的給付全進了醫院的財務大水庫。而在醫療法上,醫療財團法人享有很多稅賦減免,因此需具有公益性,但醫改會從財報分析發現,有些財團法人醫院已成財團的小金庫。偏鄉醫院致力於公益,但對於其他享有稅賦優惠的財團法人醫院,該如何監督?
台灣醫院最主要的盈餘來自業外收入,而在健保制度下,給付醫護人員專業技術的費用並不高,在醫療本業經營困難,於是醫院買藥賺取價差,自費項目更是重要財源,使醫師必須衝高業績,或是為病人創造更多自費需求。造成大醫院靠美食街、停車場和自費項目賺錢,而偏鄉醫院經營則愈來愈艱辛的現象。
為降低醫療糾紛走上訴訟,立法院於今(2022)年5月三讀通過《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簡稱醫預法),不過卻因為子法修訂等前置作業不及,恐怕延到2024年才實施。醫改會等民間團體及跨黨派立委,20日上午聯合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應儘速讓《醫預法》上路,才能有效解決與預防醫病衝突。
衛福部台東醫院眼科團隊,11月初參加尼泊爾偏鄉國際義診,由於當地缺乏醫療資源,台東醫院在東部有豐富的遠距醫療經驗,這次的義診為病患開出第一張眼科電子病歷,未來就可以透過網路視訊為遠在3700公里外的病人看診。
嘉義縣竹崎鄉鹿滿客家文化創意園區,主要保存竹崎鄉鹿滿客家聚落文化,為著欲予這个園區的空間,會當符合在地序大對長照的需求,竹崎鄉公所共園區內底兩棟倉庫改建做多功能服務中心,閣配合病院欲來推動日照中心,整合附近鄉鎮的醫療資源。
屏東因為幅員遼闊、南北狹長100公里,過去卻沒有醫學中心級的大型醫院,急重症民眾必須花來回2小時以上車程,橫跨高屏溪到高雄榮總或長庚等看病。今(18)日上午耗時3年興建的屏東榮民總醫院正式啟用,也成了屏東實現醫療平權的重要里程碑。
人人對未來世界勾勒出的種種想像加上科技的蓬勃發展,VR產業進入快速成長期,不僅被應用在醫療教育上,使穴位和經絡走向一覽無遺,更進入醫療現場,協助醫護人員熟悉臨床工作。隨著「元宇宙」成為時下的熱門話題,虛實融合的XR研發產業也正在發生。
義大利過去半個多月來有救援船試圖登陸但拒絕,當局6日終於放行,但僅限有緊急醫療需求及兒童等移民上岸,多數男性移民依然遭拒,救援船所屬的人道組織批評當局見死不救,義大利強調船隻註冊的船旗國才必須負起責任,挪威及德國遭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