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市天后宮12年一次的建醮祭典在20日舉行,配合建醮吃素3天。台東市部分餐飲業會配合提供素食,台東縣肉品市場也配合休市不屠宰各類肉品6天,但會提前多準備肉品供應餐廳和家庭需求。
國內疫情升溫,宗教團體必須要停辦無法維持社交距離的集會活動,同時也不得提供籤筒、供盤給民眾使用。因此有不少寺廟,都已經配合實施,至於在台南的鹿耳門天后宮,則準備酒精,還有一次性手套,要給信眾使用。
時代咧進步,臺灣真濟廟寺整修,毋但愛有傳統藝師,這馬嘛會使用科學儀器鬥相共,予古蹟文物的保存閣較久長,親像臺南國定古蹟,祀典大天后宮,一寡珍貴壁畫的壁癌真嚴重,佳哉透過科學檢測,已經沓沓仔修復。
每一項歷史文物都代表著不同時代的文化,不過因為老舊破損,或是開發來臨,許多歷史文物無法獲得保存,不斷的消失,造成文化的重大損失。有一群人像是歲月的修復師,不斷修復歷史文物,讓過去歷史的記憶永遠延續。
台東天后宮是清朝最後一批官廟,也是歷史建築,但1949年後廟方有不少土地被收歸國有,廟方一直想土地討回,台東縣政府也願意還地,2年前縣府從「國有財產法」找到可贈與現有廟地的辦法,28日台東天后宮從縣府手中拿回第一筆超過千坪的土地。
後個月就是中元,真濟大廟攏會辦普渡,而且有真濟民眾會共普渡了後的泡麵、罐頭,捐予社會福利機構。毋過受著疫情影響,今年真濟宮廟攏無欲辦普渡,廟方也講:若無辦,也無法度幫助弱勢,實在誠可惜。
臺灣傳統廟宇文物,如壁畫、彩繪等,常處在開放空間,易受到周邊環境影響造成污染損壞,保存不易。台南市國定古蹟大天后宮去年底執行抗污計畫,在壁畫周邊裝設負離子產生器,減少油煙沾附;未來成效若良好,將推廣到其他廟宇。 廟裡面民眾點香拜拜,是件正常不過的事,但長久以來廟宇文物像是壁畫、彩繪也因此受到汙染;再加上鹽害風化讓文物保存不易。為此台南市國定古蹟大天后宮去年底執行抗汙計畫,更在壁畫周邊裝設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