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大愛器官捐贈者非常稀少,很多患者還等不到移植就過世。去(2022)年10月,一名依靠葉克膜的廖小妹妹,在台大醫院出動4組醫療團隊共同手術下,成功將父母的右下及左下肺葉,移植到廖小妹妹身上,成為全國首例。由於捐贈者條件嚴苛,加上醫療團隊動員人數龐大,也因此增加手術困難度,但首例成功,也為更多病患和家屬帶來希望。
西班牙一名一歲女嬰腸道移植成功,成為全球首例。她目前已經出院、狀況良好。這項手術特殊且高難度之處在於,腸道很難從無心跳捐贈者摘除後保存好並移植。
不管在國內外,需要換腎的病人通常需要花很長的時間等待有人捐贈,因為器官移植的條件很嚴格,血型配對就是一個重要關卡。而英國劍橋大學的相關研究最近有重大突破,他們把捐贈腎臟的血型改為通用的O型血,未來可望大大縮短病患等待器官的時間。
台中一位謝小姐,在8年前接受腎臟移植手術後,卻引發面部帶狀疱疹,差點影響到腦神經和視神經。台中榮總表示,這是因為器官移植患者,必須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避免排斥,但卻也讓病毒再度活化增殖,引發帶狀疱疹,其中以接受心臟移植的罹病風險最高,是正常人的14.34倍,這項研究也登上國際期刊。
國內的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在2002年成立,今年剛好邁入第20年。經過多年來的推廣,目前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已經有51萬人。根據中心統計,器官移植手術最多為眼角膜,其次為腎臟與肝臟。
全球豬心移植人體的首例病患57歲的大衛班奈特,在術後2個月,證實已在8日辭世,醫院沒有透露死因,只表示在死亡前幾天大衛的情況突然惡化,馬里蘭大學表示將在學術期刊發表相關結果。
美國丹佛市召開醫學研討會,昨(15)日公布紐約一家教學醫院,利用幹細胞移植與臍帶血療法,成功治療愛滋病與血癌的病例。一名64歲婦女同時罹患這兩種罕見疾病,她也成為全球第三位、女性第一位感染愛滋病毒痊癒的患者。
氣管移植被視為移植醫學領域的重大挑戰,台大團隊完成亞洲首例主動脈組織工程氣管移植手術,讓一位有肺結核病史引發氣管狹窄、呼吸困難等情況的男性病情好轉,能順利呼吸。而相關技術未來可望能應用在新冠肺炎所導致的後遺症上。
波士頓一所醫院遭指控,拒絕替一名沒打新冠病毒疫苗的病患進行心臟移植手術,院方僅表示這種手術都有類似要求,為的是提高病患生存機會。至於這場疫情何時結束?美國超過八成民眾認為,疫情只要流感化,就永遠不會消失。
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中心10日宣布,成功的將基因改造過的豬心,移植到一位57歲瀕臨死亡邊緣男子、大衛班奈特身上。這場全球第一例的豬心移植手術,全程費時七個小時,術後三天以來班奈特情況尚稱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