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
-
明年學測、分科測驗日期公布 大考中心今起發售考試簡章
|生活大學入學考試中心今(5)日公布115學年學測考試將於明(2026)年1月17至19日舉行;分科測驗則訂於7月11、12日兩日。此外,自明年起考生申請成績複查,費用將由每科50元修正為每節次50元。大考中心也在簡章中強調,若考生欲在截止日期後辦理更改基本資料,務必先向所參加之聯合招生管道或個別招生單位提出申請。
-
這拜六禮拜台語認證考試 1.6萬人報名欲考
|這个拜六、禮拜(8/2-8/3)就欲考台語認證,這改攏總有1萬6千外人報名。原底教育部講,B卷欲改做電腦考試,後來考慮著報名B卷的人,有誠濟是序大,猶是維持用紙本來考試。(新聞標題、導言及內文皆為台語文)
-
大學入學分科測驗登場 苗高中報錯科確定無法補救
|生活大學入學分科測驗11、12日登場,總共有3.9萬名考生報名,今(11)日考物理、化學、數學甲和生物。率先登場的物理缺考率7.18%,比去(2024)年的5.96%多一些。而有關苗栗一間私立高中發生集體報錯考科的烏龍,大考中心強調全按簡章辦理,不會有其他方案。
-
身障特教組教師考題引爭議 考生提釋疑
|文教科技最近教師資格考試,身障特教組,一道題引發爭議。題目是,一名手語與口語並用的小二聽障生小芳,手語比口語好,在訂定個別化教育計畫時,應優先規劃哪一項?正確答案是加強口語表達能力,而不是提供手語翻譯。出題委員的解釋是:「手語翻譯員服務,主要提供給完全以手語溝通為主的聽障學生,小芳會口語,不符合標準」。對此,專家呼籲,要重視聽障學生原本的語言優勢與實際需求。
-
中國1222萬畢業生步入職場 面臨經濟、就業困難壓力
|全球6月是畢業與升學的季節,中國上週末舉行大專入學考試,1335萬人想擠進高等教育窄門。而更嚴峻的是就業市場,因為大環境不佳,5月份出口下跌消費持續緊縮、美中貿易會談維持脆弱休戰、關稅與晶片緊箍咒還在,都讓中國經濟前景蒙上陰影。今(2025)年中國有破紀錄的1222萬個畢業生踏出校園,但這些社會新鮮人馬上面對15.8%的青年失業率,連碩博士生就業都很困難,壓力很大。
-
每年7萬死傷、28萬違規 無照駕駛道安缺口如何補?
|社會台灣平均每8起車禍有一起無照駕駛,每年約釀成7萬多人傷亡,透過警方取締,近3年全台每年也有至少28萬人被查獲無照駕駛,顯示無照上路存在嚴重黑數。交通部近期研擬加重罰則,民間團體與交通學者則建議,應該從根本探討駕訓、考照與教育方式。
-
國中會考首日上午考社、數 社會考題重資料解讀及圖表轉譯
|文教科技國中教育會考今(17)、明兩日登場,共有17.5萬名考生,今日考社會 、數學、國文和寫作測驗。率先登場的社會科,缺考率為1.17%,國中老師指出,試題符合難易適中原則,持續重視資料解讀及圖表轉譯能力。
-
高雄老師要求國小生背刑求方式 教法引爭議
|高雄有家長向議員陳情,講學校的社會課老師,教著美麗島事件的時,竟然用受害者去夆刑求的內容來做補充教材,要求囡仔愛背起來,閣欲考試。議員認為,這毋是予囡仔認捌歷史的正確方式,要求教育局愛去了解。(新聞標題、導言及內文皆為台語文)
-
維護應試權利、廣納人才 考試院刪除海巡特考身高限制
|文教科技考試院院會今(17)日通過,為了維護民眾考試權利與廣納人才,2025年起海巡人員特考刪除身高限制。海巡署樂觀其成,也認為身高並非是執勤的關鍵因素,公職補教業者則認為,以往海巡特考比較冷門,現在取消身高限制,報名人數應該會增多。
-
生小孩要先通過AI考試? 《全民嬰檢》重新解讀育兒挑戰【劇夠】
|文教科技2022年因為中國的一則虐童案新聞獲得靈感,導演何煒彤想著「生小孩應該要考試吧?」,進而開啟了戲劇《全民嬰檢》的製作之路。《全民嬰檢》劇中描寫有生育計劃的夫妻須經過考試,通過者才能才能升格為人父、人母。全片以「考試」為主軸,但劇終卻未給予「好父母」一個標準,反而是用一句「你準備好了嗎」,留待觀眾自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