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
-
-
丹娜絲颱風 狂風的考驗|極端氣候下的農漁危機【我們的島】
|2025年第一個影響台灣的颱風丹娜絲(國際命名Danas),在距離台灣相當接近的位置生成且路徑罕見,由台灣海峽南部北上,在7月6日深夜11點40分左右登陸嘉義縣布袋鎮,這也是自1958年氣象署有較完整颱風紀錄以來,第一次由嘉義登陸的颱風。
-
聯合國指極端氣候將更頻繁 影響低所得國家最嚴重
|全球聯合國公布的最新研究結果指出,隨著極端氣候越來越頻繁,地球暖化的速度史上最快,人類的健康也遭受威脅;受影響層面廣泛,包括水安全、空氣品質,以及糧食安全,尤其低所得國家受影響最嚴重。學者警告,再這樣下去,到2030年時,平均每天會發生1.5起中大型氣候災難。
-
聯合國指極端氣候將更頻繁 影響低所得國家最嚴重
|全球聯合國公布的最新研究結果指出,隨著極端氣候越來越頻繁,地球暖化的速度史上最快,人類的健康也遭受威脅;受影響層面廣泛,包括水安全、空氣品質,以及糧食安全,尤其低所得國家受影響最嚴重。學者警告,再這樣下去,到2030年時,平均每天會發生1.5起中大型氣候災難。
-
《COP28》從巴黎到杜拜:1.5度C的期中考|檢視減碳成績單【我們的島】
|環境有史以來最熱一年的氣候大會在產油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杜拜召開,這場會議有200多國領袖齊聚,近十萬人參與。今年大會是巴黎協定之後的第一次全球盤點,盤點世界各國的減碳進度。面對全球不及格的減碳成績單,這場會議會做出哪些決議?台灣又該怎麼回應?
-
蜘蛛求偶禮物「從美食變垃圾」 研究揭受極端氣候影響交配行為
|環境烏拉圭共和國大學生物學家阿爾博(Maria José Albo)近期研究發現,在全球超過5萬種蜘蛛中,僅15至20種蜘蛛會在求偶時有送禮行為,雄蛛會用蜘蛛絲打包新鮮昆蟲肉塊等美食送給雌蛛,但現在卻因為氣候劇烈變化,禮物內容開始變成種子、昆蟲碎片等無法食用的垃圾,顯示極端氣候亦影響蜘蛛求偶與交配行為。
-
日本遭遇最炎熱7月使稻米減產 政府帶頭研發抗熱稻米應對
|全球氣候亂了套,農作植物首當其衝。日本2023年遭逢史上最炎熱的7月溫度記錄,導致今(2024)年稻米減產,民眾買不到平價的稻米,引發社會擔憂。日本政府帶頭從事作物改良,研發出抗熱水稻。另外,美國實驗室利用細胞培育法種出可可豆,收成期從8個月大幅縮短到1週,可望解決氣候變遷引發的可可豆減產現象。
-
聯合國指歐洲暖化速度最快 去年極端氣候非單一事件
|全球世界氣象組織最新報告,歐洲2022年經歷極端高溫、乾旱、野火及冰川融化等,不會是一次性的。另外南極洲海洋生物在暖化下岌岌可危,智利活動人士19日藉磷蝦冰雕融化歷程,盼提高世人關注。
-
-
2022全球10大極端氣候災難 平均損失30億美元
|環境根據聯合國引用的救援組織統計,全球2022年與氣候變遷有關的嚴重天災,排名前10名的事件平均損失達30億美元,其中9月間侵襲加勒比海的伊恩颶風,遭成的損失就超過10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