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到爛尾樓是購屋族最害怕的事之一,為了讓消費者不要捶心肝,民間團體推出查詢工具,只要輸入建商名稱,就能找到建商的違法紀錄和消費糾紛,避開高風險的建商。
根據內政部公佈上新的統計,全臺灣大約有85萬5千間空厝,空厝率有9.52%,是這3年來上懸的。而且疫情了後,欠人欠材料,起厝成本增加,甚至有建商厝起到一半無繼續起。學者認為,這是少數,顛倒會當予市場有警覺。而且市面上厝傷濟,若準欲買厝,有講價的空間。
根據內政部統計,全台大約是有85.5萬宅的空屋,讓空屋率來到9.52%,是近3年新高,也是近10年以來的最大增幅。因為疫情之後缺人缺料,還有營建成本上漲影響,也讓市場傳出有零星的爛尾樓個案,有學者認為,這些個案的出現,反而會讓市場有警覺,不至於有擴散效應。而目前房市可說是供過於求,有議價空間,如果民眾有購屋需求,可以多加比較。
發生在中國各地的「爛尾樓」風暴擴大,許多預售建案因為政府打房、或者建商的財務問題,相繼宣布停工,讓一些花了畢生積蓄買房子的屋主欲哭無淚,紛紛加入拒繳房貸的抗爭行列。還有人走投無路,勉強住進沒水沒電的爛尾樓,過著像貧民窟一樣的生活。
中國受到疫情清零政策跟房地產市場疲軟影響,部分房產開發業者資金短缺,紛紛停工,也出現無法交屋的「爛尾樓」現象。目前至少擴及了50個城市,導致購屋者不滿,集體停繳貸款,可能會衝擊金融系統引發經濟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