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遠洋漁船傳出漁工超時工作、被苛扣薪資等負面事件,傷害台灣國際形象,為此漁業署提出「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等七大策略,針對超時工作問題,將修法明定漁船裝設CCTV,讓工時透明化,也要強化仲介管理。
烈日下只能在甲板用棉被、紙箱遮蔭,惡劣環境讓漁工身體不適。這艘台灣人持有、設籍萬那杜的權宜船大旺號,船長及大副被指控經常打罵外籍漁工;不但受傷了要繼續工作,還有漁工被大副重擊頭部,之後不幸死亡,苛待方式令人髮指。高雄地檢署襄閱主任檢察官徐弘儒表示,「恣意怒罵、揚言扣薪、暴力毆打、超時工作、休息不足、衣不暖食不飽等苛刻勞動條件,來對待海上漁工。」綠色和平收到投訴後隨即通報相關單位,檢方經過登船等長時
2019年遭外籍漁工及NGO團體檢舉,惡意打罵、甚至有漁工死亡的權宜船大旺號,經長時間調查,高雄地檢署今天將船長及大副等9人,依違反《人口販運防制法》等罪嫌起訴;對此NGO團體表示希望政府能重視外籍漁工勞權、設法改善。
NGO組織綠色和平日前質疑,台灣遠洋漁船的外籍漁工勞動條件差,但受批評的遠洋產業界開記者會表示,這幾年有陸續改善相關勞動環境,NGO團體不該一直站在對立面。
近年來,台灣遠洋漁業數度被質疑,有漁工遭到壓迫。綠色和平指出,台灣遠洋漁船漁工面臨高工時、苛扣薪資及工作環境不佳等問題,甚至還曾經傳出毆打及死亡等議題,呼籲相關單位在4月底前提出,廢止境外聘雇法,讓漁工納入《勞基法》,還要參照國際勞工組織的相關標準,強化預防性措施。
近海及遠洋漁船缺工問題普遍,從普通船員一路延伸到幹部船員,為穩定產業運作,漁業署今年首次試辦讓可中文溝通的資深外籍船員,參加台籍幹部船員訓練課程,讓普通外籍船員有機會升任幹部,希望未來能透過這樣的方式緩解缺工。
中國在月初向我方通報,從屏東輸入的2批石斑魚,驗出違法藥物;而漁業署擴大檢驗,目前17家養殖場皆無異常,確認養殖端沒問題,會進一步追查所有環節,不過目前中方對於我送交的資料,仍無回應。
我國首艘南極研究船「海功號」,退役後成為基隆八斗子碧砂港的觀光地標,因為船齡已經將近五十年,船體鏽蝕嚴重,考量安全疑慮,漁業署同意拆除,不過當地文史工作者認為,海功號有保留的價值,因此本周五文化部及地方相關單位將會勘後,再決定後續處理方式。
英國保育團體「鯊魚守護者」,進前公佈一份調查報告,講舊年12月到今年3月,有去屏東東港佮高雄前鎮查訪,發現13間加工廠內面,有超過一半的業者,咧賣強欲斷種的鯊魚魚翅,批評臺灣政府根本無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