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類法定傳染病
-
猴痘單周增15例確診 尚有4837疫苗名額
|生活疾管署今(18)日公布國內新增15例猴痘確定病例,包含13例本土與2例境外移入,本土分別是北部12例、南部1例,年齡介於20多歲到40多歲,陸續出現發燒、淋巴腺腫大、水泡、膿疱及紅疹等症狀,就醫採檢後通報確診;境外移入則是來自馬來西亞與日本。疾管署呼籲,目前尚有4837個猴痘疫苗名額,符合民眾者可至接種意願登記平臺登記。
-
堅疕落才准解隔離 猴珠患者關40日閣未出院
|疫情漸漸穩定,毋過猴珠的本土病例,已經有16例。照目前規定,確診者欲佇病院隔離,等規身軀的堅疕攏落了了,才會當出院。就有確診者向媒體投訴,講伊予人關佇病房40天,強欲痟去。疾管署表示,會來參考其他國家的作法,最近也會召開猴珠的專家會議,討論相關的規範。(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
-
Taiwan Reported 16 Domestic and Imported Mpox Cases 猴痘疫情擴散 本土+境外移入共16例確診
|To date, Taiwan has had 16 confirmed cases of mpox. The CDC emphasized that it will reference practices from other countries and will hold an expert meeting soon.Mpox is the second statutory communica
-
確診者隔離40天險崩潰 疾管署將研擬猴痘隔離配套
|生活國內猴痘確診病例累積有16例,依現行規定,確診者必須在醫院隔離到皮膚病灶結痂完全脫落才能出院。日前有確診者向媒體投訴,自己被關在單人病房內40天,覺得孤立無援非常崩潰。對此疾管署強調會參考其他國家作法,近期將召開猴痘專家會議,研議修訂隔離天數和處所,相關配套正在擬訂中。
-
台灣出現首例猴痘 醫師籲避免發生不安全親密接觸
|生活台灣出現猴痘首例,台大感染科醫師謝思民表示,飛沫傳染機率相對低,主要透過唾液、膿液接觸傳播,包括接觸到皮膚分泌粘膜,或不安全的性行為。雖不像新冠肺炎會大規模傳播,但只要爆發社區感染就很難斷根,不過接種第三代天花疫苗可避免感染。但目前疫苗價格高,取得不易,現階段不建議大規模接種。因此呼籲民眾勤洗手、戴口罩,避免發生不安全親密接觸。
-
猴痘為人畜共通傳染病 致死率低於10%
|生活猴痘是人畜共通的傳染病,潛伏期通常為6至13天,發燒1至3天後,全身會長出皮疹和水痘,近年猴痘致死率低於10%。猴痘已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疑似個案24小時內要通報,主要是和受到感染的人或動物密切接觸,經由血液、體液、分必物、皮膚黏膜等感染。感染後常見症狀為,身體發燒1至3天後,會出現皮疹且有頭痛、淋巴腺腫大等狀況,症狀一般持續14至21天後,會逐漸康復。
-
國內出現首例猴痘 留德男學生返台確診
|生活疾管署在6月23日將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後,昨天出現首起案例。一位家住台南的留學生,6月16日自德國返台,「3+4」檢疫期間因出現症狀兩度就醫,在昨天確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明,「22號去就醫,那經醫師評估後,進行這個檢體的採檢,還有通報。剛好23號,剛好23號公布為第二類的法定傳染病。」台南市衛生局長許以霖表示,「全國的首例猴痘個案,這是一位20多歲的男性,長期在海外讀書。在本月16號回到
-
猴痘列第2類法定傳染病 醫師籲勤洗手、戴口罩
|生活全球累計近3600例猴痘確診,台灣也爆出首例猴痘,繼新加坡、韓國後,亞洲第三國。醫師表示,猴痘雖不像新冠肺炎,飛沫傳染機率相對低,以接觸傳染為主,應避免不安全親密接觸。另外,有人畜共通傳染特性,齧齒動物、靈長類動物,呼籲少接觸。有相關接觸史,包括同住家人、醫護人員,則是高風險族群,因長時間接觸,感染機率也很高。
-
國內首例猴痘個案 自德國返台確診收治負壓病房
|生活疾管署今(24)稍早公布,我國首例境外移入猴痘確診個案,為南部20多歲本國籍男性,今年1月至6月至德國就學,6月16日搭機返國,6月20日出現發燒、喉嚨痛、鼠蹊部淋巴腫大等症狀,於今日確認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