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廟宇的屋頂裝飾,是由剪黏師傅一片片手工製作而來,不過因為太過耗時費工,導致現在許多廟宇都改由機器大規模生產的裝飾取代,使這項傳統的工藝越來越少見。不過當古蹟廟宇或是歷史建築需要修復的時候,還是必須要找有名的師傅採用傳統剪黏整修。鬼斧神工的工藝令人驚嘆,而這份傳統工藝的繼續傳承,也關乎著台灣許多古蹟廟宇的修復,還有年輕一代的工藝家是否能有繼續發揮的空間。
現代人雜事繁多,時常無法在期限內完成稿件或報告。現在日本東京有一家專門的「趕稿咖啡廳」,讓創作者一進入店裡,就先設立寫稿目標,沒有達標不准結帳;店長還會協助監督進度,讓許多創作人在短時間內,都能準時交稿。
國家圖書館在今天發表110年台灣圖書出版現況和趨勢報告,去年出版的新書,有5萬7千710種,比前一年成長超過6成,類型也更多元,但在這些出版新書當中,有近3成是翻譯圖書,可能也會壓縮到本土作家的創作空間。
NFT是什麼?NFT是將數位內容記錄到區塊鏈上,利用區塊鏈難以竄改、方便追蹤轉手紀錄的特性,解決數位作品「難以驗明正本」的痛點,因此成為新型態的數位資產憑證,大大提升收藏價值。
在桃園八德有一個做金屬工藝創作的專家,他利用自己房子的空間規劃工作室,除了專心做金屬創作,也開課程教人做手工的手指,走出不同的人生路。金工職人呂浴珊說:「大家對於金工的想像,大家都想到珠寶啦。其實它在退火過後,它其實沒有你想像中的這麼硬,它的創造性和延展性很好。」呂浴珊開設的手作戒指體驗課程,指導學員如何親手打造自己的專屬戒指,過程中學員們認真學習,也大呼沒想像中容易。手作金工工作室學員說:「主要
臺灣佮日本兩位做模型的大師做伙合作,對1/13開始,佇高雄欲展覽𪜶的微型人生,共𪜶囡仔時代的記持,全部縮小變做一件一件幼路的模型創作,攏總有60外件作品,其中閣有疫情指揮中心的縮小版本,做伙來看𪜶幼路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