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第1艘載運烏克蘭糧食出口的貨輪,日前順利從黑海港口敖德薩啟航,前往黎巴嫩。按照莫斯科與基輔所達成的協議,未來120天之內還將有16艘糧食船,準備把60萬噸的糧食載運出口,估計將為烏克蘭的經濟創造至少10億美元的外匯收入。各界更期盼能解決中東非洲的糧荒以及全球糧價高漲的難題,但從現實與長遠的角度來看,恐怕窒礙難行。
各國都感受到俄烏戰爭和高通膨帶來的壓力,尤其是原本就有經濟危機的國家。黎巴嫩目前有三分之一的勞工失業,燃料、藥物、食品什麼都缺,最近又因為沒有小麥、連麵包也買不到,民眾在商店門口排隊幾個小時。
俄烏戰爭點燃的全球糧食危機,近來在極端氣候的推波助瀾下越演越烈。聯合國警告可能導致全球,最多新增1300多萬飢餓人口。伊朗當局為了解決經濟困境,削減進口小麥補貼,還大幅調高民生商品價格,引發了大規模示威,甚至是火燒清真寺、洗劫商店的暴動事件。糧食問題在北非、中東、拉丁美洲、南亞,儼然已經是社會動盪,與地緣政治風險的根源。
印度和巴基斯坦近來面臨罕見熱浪侵襲,印度首都新德里連續7天溫度超過40度。熱浪導致印度國內農作物歉收能源供應短缺,還有20多人因為中暑死亡。由於國內小麥價格飆升到歷史新高,印度政府14日宣布禁止小麥出口,這也讓7大工業國組織農業部長公開譴責這項禁令,還呼籲印度承擔G20成員國的責任。
極端氣候席捲全球,在法國是面臨缺水,而且5月初的氣溫,就已經飆升到攝氏30度,也讓不少農民,擔心會衝擊農作物生產。至於乾旱,也席捲非洲的部分國家。有學者指出,今年是反聖嬰,海水溫度,照道理來說應該會相對較低,結果潛入海中,卻發現大堡礁的白化現象嚴重。
全球氣候暖化再度考驗人類生存,印度熱浪今年提前在3月就報到,平均溫度打破史上最熱紀錄,4月更持續多天飆破攝氏40度。民眾用電需求大增,造成大斷電、學校停課,就連農作物的產量也將大減;鄰國巴基斯坦也同樣面臨酷暑。
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戰爭,有「歐洲麵包籃」之稱的烏克蘭,因為戰爭緣故,關閉了黑海港口,使得小麥、玉米和葵花油出口大受影響。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年度報告指出,戰爭、疫情加上極端氣候三重因素影響,全球現在每天有1.93億人吃不飽。
印度西北部與鄰國巴基斯坦,今年4月均溫直逼新高,上星期連日出現攝氏40多度的酷熱。異常高溫也衝擊當地小麥耕作,印度政府打算趁著俄烏戰事接收兩國小麥出口市場的如意算盤,也多少受到一些衝擊。
俄羅斯佮烏克蘭攏是生產糧食的大國,這陣戰爭造成糧食產量減真濟。今印度西北部佮巴基斯坦,今年4月天氣溫度無正常,頂禮拜連紲幾若工破40度,嘛影響著麥仔結穗,產量減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