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遭到國際制裁,俄國總統蒲亭曾多次揚言報復,還暗指限制糧食出口,可能是報復的手段之一;美國國務卿布林肯,6日證實有可靠消息指出,俄羅斯竊取烏克蘭糧食並販賣牟利。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在聯合國安理會上痛批,俄羅斯透過製造糧食危機,企圖威脅全球各國。
烏克蘭首都基輔一個法院,23日判決今年21歲的俄羅斯軍人希希馬林,因為殺害烏國平民,犯下戰爭罪,處以無期徒刑。不過辯護律師表示,希希馬林是逼不得已才下手,主張並非蓄意殺人,將提起上訴。此外,一名俄羅斯常駐日內瓦的資深外交官,因為入侵烏克蘭憤而辭職,還發聲明痛批俄羅斯。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在台灣時間5日凌晨,於美國五角大廈與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舉行會談,再度強調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針對中國加強在東海與南海擴張,雙方同意將加強合作,在必要時採取應對措施,阻止印太地區現狀被片面以武力改變。
為了制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德國已開始減少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天然氣等相關能源,預計到2024年擺脫依賴,這讓德國企業跟民眾開始面對替代能源,跟加速再生能源發展的問題。另一方面,俄國的水產也遭歐美抵制,俄國的帝王蟹價格腰斬,大量進口到南韓,但也讓民眾陷入要不要購買的道德抉擇。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促使北歐兩個中立國芬蘭跟瑞典,考慮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其中跟俄羅斯有1300公里邊界的芬蘭,在6成民意支持下,可能6月就會做出決定。俄羅斯對芬蘭與瑞典發出警告,稱此舉不會給歐洲帶來穩定。
人工智慧AI在俄烏戰事扮演重要角色,烏克蘭副總理費多羅夫指出,自從戰事開始之後,烏克蘭政府就與美國的AI科技公司緊密合作,利用人臉辨識技術結合社群媒體來辨識戰死的俄羅斯軍人,並通知家屬前來領回遺體。另外,在世界各地,離家千里外的一群烏克蘭人當起翻譯志工,站上資訊戰前線,對抗親俄偏見的言論和報導。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不只讓烏克蘭人民受苦,自己也因為遭到國際制裁、重傷經濟,使得依賴捐款的慈善機構面臨困境。一家位在莫斯科的重病兒童收容中心已經開始裁員,更糟糕的是醫療用品和藥物取得困難,上千個孩子成為戰爭的受害者。
美國印太指揮部司令阿基里諾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對台海局勢發出警告,認為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案例看來,中國逐步在台海增加軍事壓力,顯示正在建構對台的嚴峻威脅,美國等其他國家必須針對中國對台動武的可能性,隨時做好準備。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針對化解俄烏危機進行視訊會談,會後中共《新華社》報導拜登提到「四不一無意」,暗示拜登為求中方協助已經「釋出善意」,此說法遭台灣國安局反駁。而在俄烏危機上,中共再度歸咎北約以及美國,而不怪罪侵略烏克蘭的俄羅斯,並趁機墊高中國自稱的和平中立立場,極力撇清與戰爭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