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俄軍空襲戰線不斷往西部地區發展,烏克蘭外逃的人數暴增到了300多萬人,其中180萬人都寄居在最近的鄰國波蘭境內,數量相當於首都華沙的人口總和。然而,無論是入境關卡、鐵公路運輸樞紐、大城還是小鎮,都可以看到波蘭人,大愛無國界的善行義舉。但3個星期時間下來,自發性的波蘭義工、民間團體,乃至於地方政府,開始湧現「彈盡糧絕」的無力感,呼籲執政當局與歐盟應當盡快因應這場全球最大的難民危機。
歐盟27國領袖10日齊聚在法國凡爾賽宮,進行為期兩天的非正式峰會。議題聚焦堅定支持烏克蘭、逐步消除對俄羅斯石化燃料的依賴、強化防禦能力等等。另一方面,也針對200多萬烏克蘭難民,啟動臨時保護機制,提供安全的身分,以及在歐盟就學、就業與醫療的機會。不過,針對烏克蘭日前提出加入歐盟申請,荷蘭首相表示,加入歐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沒有捷徑,反對為烏克蘭開先例。
烏俄衝突導致烏克蘭難民流離失所到鄰近國家避難,外交部成立賑濟烏克蘭專戶,5天的時間已經募集到3億元善款。外交部長吳釗燮今(7)日也宣佈,第一波捐贈1億元給波蘭指定幫助難民的單位,而今天也是開放「捐贈物資」的第一天,不少民眾冒雨捐贈口罩、毛毯等物資。
烏俄衝突引起國內熱議兵役改革,時代力量開第一槍,直指現行兵役制度面臨三大困境,少子化導致常備兵力兵源不足,軍事訓練役無法成為合格戰力,要求延長軍事訓練役期,徵兵制度恢復成1年。對此,民眾黨跟國民黨支持延長,民進黨則認為有討論空間,但必須考量國家整體生產力。
雖然俄國才同意,依照第二次談判結果,設置人道走廊,讓南部兩座城市,馬立波和沃爾諾瓦哈地居民撤離;結果過沒多久,烏克蘭當局就指控俄方沒有依照約定停火,還持續轟炸這兩座城市,俄國則將責任推給烏克蘭民族主義者在阻止居民撤離。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事持續延燒,原定雙方談好要設置人道走廊,協助民眾撤離,但沒想到烏克蘭指控俄軍違反協議,開火轟炸,造成烏克蘭南部城市馬立波情勢險峻。俄國總統蒲亭也放狠話,強調任何國家敢設立禁航區,就是參戰行為。至於以色列、美國和德國,則試圖透過經濟制裁和外交途徑,解決衝突。
烏俄戰爭持續,全球掀起的反戰聲浪。捷克、德國等地,都要求政府支持烏克蘭。而各種組織的抵制活動,像是環保團體「綠色和平組織」,也在德國港口禁止俄國船入港。同時,來自WHO世衛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等的人道援助,也正在準備出發,送往烏克蘭。
烏克蘭、俄羅斯經過協議,決定開闢人道走廊讓平民撤離。目前俄國媒體報導,俄軍宣布從莫斯科時間5日中午起,暫時停止攻擊馬立波、沃爾諾瓦哈2座城市,讓居民撤離。而烏俄的第3輪談判,預計將在當地的周末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