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見質疑,台灣在少子女化趨勢下,如果再繼續蓋公共托育機構,這些空間會不會成另個蚊子館?同樣遭受少子女化衝擊的日本,近10年來即便小孩變少,但托育需求卻不減反增,政府並擴增了86萬個可收托名額,如何滿足供不應求地區的需求,並減少供過於求地區的供給,便為當務之急。
北部疫情逐漸趨於穩定,以台北市來說近一週確診病例數持續下降,車來速篩檢站需求也不如以往,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木柵機廠車來速明日就會退場,除了木柵機廠外,台大醫學院體育館的防疫急門診篩檢站也將在6月3日起停止服務,至於北士科及中正紀念堂2處車來速,在端午連假會持續提供服務。
立法院會今(31)日三讀通過修正《幼兒教育及照顧法》部分條文,明定教保服務機構人員或其他服務人員,若對幼兒身心虐待或霸凌情節重大,最高罰鍰自先前處新台幣50萬元以下,提高至60萬元以下,並公布行為人姓名與機構名稱。此外,若幼兒園有超收等違規事項,將處負責人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
最近疫情大爆發,許多確診者問診都改線上的方式。新竹市政府注意到聾人溝通上困難,不但線上看診可以申請手語翻譯和聽打服務,還可以透過派遣窗口,幫忙預約看診時間。而各縣市也都有提供線上看診的翻譯及聽打服務。
現在確診者大多改採線上問診,不過,對於聽障者聽不到醫師講話內容該如何處理。其實,各縣市都有提供線上看診的翻譯以及聽打服務,在視障者部分則因為無法判別篩檢結果,或是操作介面不友善出現許多障礙,部分縣市則提供關懷中心等給予協助,也有少數縣市設立到宅照護隊來協助。
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民眾健康意識抬頭,關切高齡長期照護、傷病預防。但法規明定,物理治療師必須經由醫師問診、照會或醫囑,才能提供患者服務。對此,台灣物理治療協會希望透過修法,讓民眾可以直接尋求物理治療的服務。
臺鐵企業工會發起5/1無欲加班的行動,所以臺鐵進前宣佈5/1無火車通坐。毋過交通部長王國材證實講,明仔載中晝會公佈臨時班表,原則上,全臺灣攏有區間車,只是車幫會較少。臺鐵產業工會就呼籲交通部,毋通干焦想講火車有開就好,應該愛看重安全問題。
隨著台灣社會的改變,通用設計的應用也能夠幫大家過更好的生活。例如照顧空間的設計,當空間不只是為長者設計、不是只為障礙者規劃,原本看似冷冰冰的不鏽鋼扶手、改以溫潤的木質呈現,功能性的桌椅、顏色繽紛的空間,讓不同年齡層都能自然融合、樂在其中。從接觸、知道、瞭解進而同理,真正的無障礙不止於行無礙、而是心無礙。從通用設計的落實到共融服務,是台灣因應老年社會,必須重視的生活需求。
台北市從今天開始實施輕症確診者居家治療,指揮中心也宣布各縣市一週內要啟動輕症確診個案居家照護計畫,並且將有超過1800家的藥局投入服務,提供確診民眾及其同住者送藥到府服務,有藥師預估自己一天送上12份就已經是最大極限,還可能會碰上藥品得要收費的問題。
關心最新疫情消息,勞保局28日晚間表示,有一名電話服務中心同仁確診,不過他的工作內容不會對外接觸,已進行環境清消。勞保局主任秘書徐振源說:「那個電話中心有50來個人,現在目前疫情中心有指派中興醫院過來做PCR的篩檢,篩檢結果可能要到明天(3/29)下午才知道。」勞保局也指出,這名外包工作人員,是因為前一天身體不適去檢查,昨(28)日得知確診;相同工作場域的接觸者約60人,都會進行PCR採檢,結果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