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榮
-
解決「製造問題」的人以後——監護處分修法的未竟之路【觀點】
|社福人權2019年發生的台鐵刺警案,促使監護處分制度受到高度關注並完成修法,除拉長監護期間外,次數也得以不斷延長。然而,監護處分修法卻也留下諸多問題,例如犯罪情節輕微一旦連結到監護處分,法律效果是否符合比例原則?此外,監護處分如何符合正當程序之要求,都是社會安全網有待完善的未竟之路。
-
國民法官法庭的另一塊拼圖——卷證誰來「電子化」?【觀點】
|社會國民法官明年1月正式上路,除了法庭硬體空間的改善外,電子卷證成熟度與否,也攸關審判的品質甚至結果。但法院在新制下將不碰卷證,未來卷證電子化等工作,勢必落在檢辯雙方身上,增加檢方的輔助人力,比照法院能有法官助理的員額建置,是更實際的需求。
-
不是正在做就是正要做——減輕司法負擔草案是血汗司法解方?【觀點】
|生活司改會日前提出「減輕司法負擔草案」,相關措施雖可減輕目前司法實務工作者的負擔,但多屬枝微末節,難以期待能起多大成效。此外,以審判的角度來說,部分草案內容,有些已是目前正在做、或是正要做的了。
-
不定期監護還是終身監禁——精神障礙犯人的無家日【觀點】
|社福人權近年來幾件殺人案件因為犯罪行為人患有身心疾病,讓身心疾病患者族群被汙名化。但身心疾病的犯罪行為人即便進入監所,也會有出來的一天;我們必須要問的是,在刑罰之外是否有其他手段,能防止這類的犯罪行為人,再次因為身心因素犯下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