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護處分
-
司法精神病房落腳高雄凱旋醫院 民團:隔離久恐難適應社會
|社會為安置有精神疾病的犯罪者,法務部與衛生福利聯手設置司法精神病房,收治被判監護處分,同時是中低風險暴力的精神病患者。以AI系統感知病患是否有異常舉動,另外也設有門禁。不過民間團體認為,長期將這樣的患者收治隔離,會不會反而越來越不適應社會。
-
解決「製造問題」的人以後——監護處分修法的未竟之路【觀點】
|社福人權2019年發生的台鐵刺警案,促使監護處分制度受到高度關注並完成修法,除拉長監護期間外,次數也得以不斷延長。然而,監護處分修法卻也留下諸多問題,例如犯罪情節輕微一旦連結到監護處分,法律效果是否符合比例原則?此外,監護處分如何符合正當程序之要求,都是社會安全網有待完善的未竟之路。
-
不定期監護還是終身監禁——精神障礙犯人的無家日【觀點】
|社福人權近年來幾件殺人案件因為犯罪行為人患有身心疾病,讓身心疾病患者族群被汙名化。但身心疾病的犯罪行為人即便進入監所,也會有出來的一天;我們必須要問的是,在刑罰之外是否有其他手段,能防止這類的犯罪行為人,再次因為身心因素犯下錯誤。
-
無止盡的監護處分——社會安全與病患人權的兩難【觀點】
|社會監護處分原上限為5年,但會出現監護期已屆、治療仍未完成,必須讓病患出院的情形。近期修法便欲就此進行改革。然而,在以目前社會氛圍,一旦病人被認定病情穩定,再犯風險低而出院,萬一又不幸疾病復發再次犯罪,誰願意承擔這樣的社會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