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鄰俄羅斯、彼此共享1340公里邊界的中立國芬蘭,在俄烏戰爭爆發後,多達53%芬蘭人傾向捐棄長久以來軍事不結盟的立場,希望能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同樣的想法,也在另一個北歐中立國瑞典發酵。
俄羅斯下令宣戰後,烏克蘭國內各地都聽見爆炸巨響,首都基輔疑似出現逃難車潮,鄰近的波羅的海國家民眾也擔心,烏克蘭危機會進一步升級而波及國家。而人道團體挪威難民理事會則是憂心,戰爭爆發後將會引發大批難民潮湧入鄰近各國。
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站上抗中前線,先是退出由中國主導的「17+1」合作機制,隨後與台灣展開經貿交流。而在11月18日,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正式在首都維爾紐斯掛牌運作,這也使得中國與立陶宛關係陷入緊張。不過,在美國與歐盟的支持下,立陶宛無懼中國威脅,堅持自由民主價值,這股友台的力量可望引發骨牌效應,影響其他歐洲國家。
總統蔡英文上午接見「波海三國國會議員聯合訪問團」,蔡英文表示我國與三個來訪國家都從威權走向民主,追求民主自由價值,未來希望能有更多交流。
北歐看似寧靜的波羅的海海底,藏著一批珍貴的寶藏。去年夏天,芬蘭潛水夫在佈滿崎嶇礁石的艾倫群島海域,發現了一艘兩百年的沉船殘骸,還從船上打撈起168瓶陳年的香檳酒。 這批酒隨後被交給酒類專家,用他們專業又挑剔的味蕾評鑑品質。兩瓶被開來品嘗的酒,喝起來口感較甜,氣泡較少,都保持在良好的狀態,專家說,應該是深海的黑暗以及低溫幫了大忙。 從這批香檳的軟木塞,可以追溯出兩家釀酒的莊園。艾倫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