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遺症
-
屏東本土首例日本腦炎 7旬翁確診附近急掛捕蚊燈
|地方屏東出現本土日本腦炎個案是屏東今(2023)年首例,這名住在長治鄉的70多歲男性,22日因出現意識障礙、發燒等症狀就醫後確診。疫調發現,個案住家附近有屬高風險場所的豬舍,衛生局也派人前往懸掛捕蚊燈防治。
-
2024大選/賴清德籲新北成立醫療小組 持續追蹤幼兒園餵藥案
|政治備戰2024,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10日上午赴桃園信賴之友會授旗大會,現場喊出超過3000人到場力挺;針對近日各界高度關注的新北幼兒園餵藥事件,賴清德表示,希望新北市政府能成立醫療小組,給予必要的治療與協助。
-
新冠確診後遺症 康復後肌少症半年無力倦怠
|生活根據統計,國內已有超過千萬人確診新冠肺炎,台灣家庭醫學會最新調查發現,染疫後出現肌少症也是新冠後遺症之一,平均每5位出院患者就可能有3位,出現長達半年肌肉無力或倦怠疲勞問題,尤其65歲以上長者若有肌少症,恐怕增加跌倒及死亡風險。
-
延長連假後遺症 教團指補課學習效果差
|文教科技國人剛過完長達10天得春節連假,不過放完連假,往往要面對補班、補課。由於學生需要連上6天課,有教育團體認為,學生補課日學習效果差,呼籲政府不要為了放連假,影響學生學習成效。對此人事總處強調,連假進行旅遊,有助於紓解壓力,會蒐集各方意見,作為參考的依據。
-
-
長新冠出現就診潮,後遺症全貌須持續追蹤【獨立特派員】
|生活全世界的疫情還未平息,長新冠難題又起。目前各國對於長新冠定義不一,染疫後症狀持續一到三個月以上,都可視為長新冠。台灣今年累計超過440萬人確診,根據英國研究,Omicron BA.2的長新冠比例低於之前的變種,大約9%,估算下來,台灣這一波會有高達近40萬人可能有長新冠。難以平息的疫情,將會帶來更多的長新冠患者,對我們的醫療和國民健康,造成難以估算的負擔。而除了前線防疫外,長新冠患者所帶來的後續效應、所付出的社會成本,也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為深遠,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關注。
-
蘇丹掀淘金熱 土法鍊金造成嚴重汙染與後遺症
|全球非洲國家蘇丹過去幾年掀起淘金熱,許多人想靠土法鍊金快速致富,但卻帶來嚴重的汙染和後遺症。採礦區附近有兒童突然不能走路,還有嬰兒生下來出現殘缺,居民認為禍首就是淘金留下的有毒化學物質。
-
長新冠丘疹、蕁麻疹患者增3成 醫師:新冠病毒或侵犯其他器官
|生活國內新冠肺炎已超過300萬人感染,有皮膚科醫師近期觀察到,染疫後出現過敏性丘疹、蕁麻疹的患者約增加3成。染疫後是否出現長新冠後遺症,引發各界關注。有醫師發現,無論成人及孩童,長新冠症狀多以咳嗽為主,從國外研究也看到,曾住院治療的染疫兒童,幾乎4分之1都有後遺症。
-
兒童染疫多輕症 醫提醒:仍有「長新冠」後遺症風險
|生活農曆春節過後,本土疫情持續延燒,南北都出現家庭群聚傳播鏈。對此,有專家表示相較於移工不明感染源,家庭群聚比較容易掌握,但仍須觀察到下週才知道有無擴散。此外,近來有不少兒童染疫個案,醫師提醒雖然兒童大多為輕症,但還是可能出現「長新冠」後遺症,例如神經學、精神症狀及睡眠障礙等。
-
國內發現疑似「長新冠」病例 糖尿病患者為高風險族群
|生活世界衛生組織WHO本週公布新冠肺炎長期後遺症,俗稱「長新冠」。國內也發現有疑似長新冠的病例,染疫康復超過8個月,仍痛到無法起身,身心飽受折磨,至今仍在復健追蹤。不過英國最新研究發現,接種過2劑疫苗者,可降低發生長新冠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