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都市建設,把絕大多數道路空間保留給汽車,但使用化石燃料高排碳、高汙染,助長都市熱島效應與塞車,現在還面臨高油價衝擊,更加深轉型需求。歐洲多個城市都推出無車城市改革計畫,限制汽車路線,大幅增加腳踏車與行人空間,打造以人為本的都市交通新平衡。
中國在2014年推動了「一帶一路」的經濟戰略計劃,其中在馬來西亞,由中國建商投資了1千億美元,要在2035年前在4個人工島上進行「森林城市」的造鎮計畫。只是到現在建案已經進行了8年,當地卻杳無人煙,像一座鬼城。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今(2022)年再度榮登《經濟學人》資訊社,全球宜居城市評比的第一名。報告中提及,維也納有穩定與完善的基礎設施,佐以良好的醫療保健和大量文化及娛樂的機會,是這座城市對居民的主要吸引力。
10年一會、展期為半年的荷蘭國際園藝博覽會,於14日正式登場。今年主題為「發展綠色城市」,吸引了40多個國家參展。面積60公頃的園區,有如一座大型生活實驗室,除了展現植物與花卉的多元設計之外,還讓人看見園藝,在永續以及食物生產的不斷創新。
24日俄軍展開入侵烏克蘭軍事行動,俄軍的作戰目標是什麼?本文就俄軍發動攻勢後72小時的進展,結合俄軍的編制與戰法,淺談本次戰事的大局觀。
歐美的都市叢林很少出現流浪犬,倒是有不少「城市狐狸」出沒。德國一位野生動物生態學家,透過全球定位系統科技,追蹤17頭柏林市區的狐狸,揭開了城市狐狸的小秘密。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近期發布了「全球城市生活成本」調查報告。今年受到疫情以及通貨膨脹的影響,排名出現變化,以色列第二大城台拉維夫成為全球最貴城市,巴黎和新加坡並列第二,再來是蘇黎世及香港。至於最便宜的城市是敘利亞的大馬士革。
在疫苗覆蓋率持續增加下,義大利水都威尼斯恢復以往的觀光人潮。為了有效控管遊客的流量,當局像是把整個威尼斯當成主題樂園經營,要進入得要事先預約、登記參觀時間,並收取旅遊稅,另外也透過直通警察總部的470多架監視器進行監控。